“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没有终点,老师们的学习也没有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11月1日九年级英语备课组迎来了本学期的集中备课活动,全体初三英语教师听取了周瑶老师在九年级5班的一堂公开课。
Part One
周瑶老师本次的公开课是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5. Waht are the shirts made of?(Section B 2a-2e) 阅读篇章为主题。在本堂课开始,她以一张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为切入点,向学生们引出了Paper cutting 这个传统艺术类型,由此得出了本节阅读课的中心主旨 "We can find beauty in many common things. "随后,她由剪纸艺术引申到瑞昌下畈博物馆因剪纸艺术而闻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
Part Two
随后,周瑶老师由剪纸艺术引入到一些其他的中国传统的艺术类型,例如: 皮影戏,京剧,变脸,孔明灯,中国陶土艺术和年画等艺术类型。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她注重了新课改的理念,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她重视启发性思维,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Part Three
在学生接触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一些重点高频词汇可能不太熟悉,周瑶老师将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写在黑板上,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每一个自然段的结构分成,在完成了每个自然段的Mind map后,她对这节课程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从而点名了这节课的主题,做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Part Four
听取完周瑶老师的公开课后,九年级英语老师在会议室二楼对这堂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这堂课主要介绍剪纸,孔明灯和泥塑三种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由来历史,制作原材料和象征意义,文章结构为清晰的总-分结构,时态方面主要让学生了解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从而让他们在了解三种艺术形式过程中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教师需要增加一些综合性、思辦性的问题。可以从what, why和how三个方面设计更高层次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感知理解提升到综合归纳上。如第二段设置问题:What's the history behind sky lanterns?学生需要综合第二段信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第三段设置问题: Why are paper cuttings put on windows, doors and walls?
在日常教学中,针对较长的语篇,教师更喜欢设置一些理解类问题,主要是用文中的细节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停留在浅表层,学生对于语篇只见树叶不见森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逐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