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粉桃白李次第开,
听良师益友言真情。
聚一路知己,读一本好书,
叙一段故事,暖一方心田。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宁静以致远,读书方抵心。读书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有活力的状态,更是追寻心灵深处宁静的理想之旅。一年级的全体教师由《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展开研读,真切地把读融入教育生活。
薛瑞萍老师说的对,“心平气和是一种心态,也是喧嚣躁动中的那一抹‘静’。”倪圆老师得法于书本,用法于课堂,用音乐调节进餐氛围,让音乐成为德育契机。
“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来灭掉强求一致、必将导致两败俱伤的控制欲。”
刘静娴老师心平气和于点滴,走近孩子,尊重孩子,多元鼓励。挖掘亮点,与生共乐于日常。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吕平老师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让学生“静中学,静中思,静中玩”,激活孩子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
陈晨老师以读为要,营造心平气和的高品味的阅读,从书籍选择、读书方法引导亲子共读,构建阅读之桥。
做读书种子,舒平和心境。
培成长根基,寻成长之道。
满树和娇烂漫红,
万枝丹彩灼春融。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看桃花盛开,享精神盛宴。老师们用心感知、努力践行,平心静气、以柔克刚,定能生静,静能生慧。
“简单的事天天做。”
王齐家老师心细如发,从简入手,手把手教整理,点对点抓习惯,重在跟踪,贵在坚持,成在实效。
“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而不是用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
郭梦老师融于课内外,在发现中点燃,搭建舞台,让学生信心十足,个性飞扬。一次次体验真正让学生向美而行,心怀梦想。
“虽然大多数学生写“一日一句”不能连续,但在教师眼里,这是种子在发芽,值得百倍欣喜、呵护和鼓励的。”
段绮丽老师认为学习应如春雨中贪婪地吮吸着的小树——枝叶往高处伸,根系往深处扎。只有注重观察变化,创设条件,学生才能获得内在的快乐,实现真正的成长。
“阅读是比考试更有效的学习手段。”
李甜老师鼓励家长做孩子的同窗,跟着孩子一起学习,通过亲子互动呵护成长的花苞,满足内在成长的需要,合力引路为孩子绽放出一个缤纷的春天!
与生相处,和风细雨,
巧妙引导,自然生慧。
固本培元和共生,
育德启智正出新。
老师们眼里的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要心平气和,要适当模糊。”
雷睿哲老师站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教育的线索。用多彩的动手实践,开启丰富的视界;用智慧的奖励,形成无言的默契。
“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教师应当对他们的心愿回报相同的信任。“
张金老师看到学生个体不同,以趣书引路,创设新游戏。探寻激发点,日记溢童趣。让孩子都能成为独特而美好的自己。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教师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
扁舟自荡漾,双侧需有桨。刘美玲老师在班级里建场域,在家书中系纽带、携方法,成长的步伐在一次次交互中共生美好。
“教师的根应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在书籍。”
彭莹老师以亲身经历言说一年级的故事,温柔待以诚,静能纳百川。培心启智的旅程就在不断研读和反思中。教书育人,静待花开就是教育的幸福所在。
水深则静,林茂则幽,
山高则肃,品高乃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每一个春天都孕育着希望和新生。过去播下的种子,在春天里生根,发芽,成长。
专家引路更为老师们开启了一段新的成长。
刘晓燕专家分享了多年教育经验,引导老师们学会自我心态的调整,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既要有“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从容与淡定,也要有“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妥协与坚守。
张德卿主任感动于老师们“为有暗香来”的静心阅读、智慧分享,鼓励老师们继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团结的力量助力成长。真爱满怀,享受教育。
许克兵主任展望教育教学工作的延续,希冀真情,以一首诗歌表情怀:
心平气和似闲庭,
读书积淀养胸襟。
教育探究意深远,
静等花开逐梦行。
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我们一起耕耘,一起收获,一起担当辛劳,一起享受快乐。为有源头活水来,桃李芬芳花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