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一封信
家长朋友们:
您好!孩子就像花朵,美丽也脆弱,我们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阳光和雨露,快乐和幸福,但是也不能回避世间的不美好。我们无法做到24小时守护在孩子的身边。那么,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则非常关键。
为保护好您孩子免受校园欺凌与性侵,现将“防欺凌防欺凌”相关知识告知如下,希望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家园合力,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防欺凌
1.教育孩子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2.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外出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后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3.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及时告诉老师处理。告诉孩子不要直接回击,有时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
4.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及时与学校沟通,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
5.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6.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
7.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在预防教育中,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
8.家长平时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治育和监管,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欺凌。
9.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一定要告知老师或家长,通过老师、家长协调解决,或通过法律途径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家长切勿义愤填膺,冲动行事。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学生。请不要以成年人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教育。
10.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使用粗暴方式解决问题。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
防性侵
1.教育学生内衣内裤遮住的地方是自己的隐私部位,别人触摸隐私部位要勇敢说“不”;
2.不要单独前往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场所,包括僻静的地方、繁杂的公共场所以及封闭的空间等;
3.晚上外出不要走偏僻的巷子或者夜路,尽量联系父母接送,乘坐网约车时要设置好紧急联系人,上车前将车牌号、行车路线等发给家人、朋友,途中随时发送自己的位置;
4.要拒绝他人将自己带去密闭空间单独相处的要求、邀请,比如邻居家中、个人办公室、体育器材室、他人宿舍等,即便必须去,也要保证大门开着方便逃离或呼救,或者多人一同前往;
5.不进入酒吧、KTV、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6.外出聚会、聚餐时不饮酒,未经父母允许,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饮料、食物和钱财;
7.正确使用网络和社交软件,不浏览色情网站,不在QQ、微信、陌陌、抖音、快手等网络社交媒体上结交陌生人,不随意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和生活轨迹,拒绝网友私下见面;
8.不接收他人发来的淫秽视频和图片,同时也避免被诱骗;
9.与他人交往时应把握尺度,未成年人应尽量减少与社会人员的非必要交往,应避免早恋行为;
10.倘若遭遇侵害,要警告加害者自己未成年,加害者将承担严重刑事责任。万一受到侵害,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及时告诉你信任的人或者拨打110 报警,记住侵害者特征,收集保留证据,千万别忍气吞声。
安全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个“小社会”里,幼儿学会感知世界,学会与人交往。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幼儿喜欢的动画、图片、绘本故事与趣味情景相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对幼儿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校园欺凌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肢体欺凌: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等。
言语欺凌: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
社交欺凌: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鼓励排挤他人。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自我保护
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在幼儿园里,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当别人欺负自己时,一定要勇敢地保护自己,对不友好的行为勇敢地说“不”。必要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说出自己的想法,寻求他们的帮助。当你的朋友遇到欺负时,你也要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和朋友的安全。
家长该如何做
1.多关注自己的孩子。
要尊重、关心、理解子女,教育子女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关注孩子是否有攻击性行为,如有此现象应该及时告知老师,形成家园合力的教育。
2.呼叫、呼救。
教育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大声呼叫成人或者告诉老师,因为及时处理是遏制校园欺凌的最佳途径。
3.以预防为主。
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在预防教育中,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不能诱导孩子出手,或者为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欺凌。
4.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提醒部分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有欺负别的孩子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现象?以暴制暴,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沉淀积怨,反过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转而去伤害其他人。
什么是性侵害
什么是儿童性侵害?
儿童性侵害是指施害者通过暴力、欺骗、物质诱惑等方式,引诱胁迫儿童与其发生性接触,或在性方面造成对儿童的伤害行为。儿童性侵害有多种形式,包括身体接触和非身体接触。受害者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预防性侵害误区
1.男孩不可能遭到性侵害。事实上,男孩女孩都可能遭受性侵。
2.孩子小不会遭到性侵害。事实上,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
3.性侵孩子的大多是陌生人。事实上,性侵孩子的70%以上是熟人。
4.性侵者都会使用暴力。事实上,他们有时候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
5.孩子能远离被性侵的环境。事实上,你没有办法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真空”中。
6.重视财物而忽视人身安全。要直接告诉孩子,在爸爸妈妈眼中,孩子的生命比任何财产都重要。
如何预防性侵害
孩子:
1.了解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小背心、小裤衩遮住的地方就是私密部位。
2.私密部位不许他人看和触碰。
3.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喝陌生人的饮料。
4.勇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会拒绝、学会说“不”!
家 长:
1.教导孩子认识隐私部位: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是绝对不能被随意触摸的。
2.教导孩子抵制不安全(不恰当)或模棱两可的身体接触。
3.家长在选择托管机构时一定要慎重,考察托管机构的相关情况。
4.家长要避免未成年人自己在家中,女童尽量不要单独行动,要结伴而行。不轻易把孩子交给除家人以外的人照看,对照看孩子的人要充分了解。
5.无论多忙,都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反应:如变得胆小、爱哭、忽然不喜欢上学等。
6.教育孩子,在遇到性侵或猥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家长,以便及时报警、保留证据、抓获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