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美经岁月,
千年文化永流传。
山歌文化焕新彩,
处处弥漫非遗香。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实 施“红石榴培根铸魂工程”,通过发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和宣传非遗保护成果。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贵港市教育局联合开展2023年贵港市 “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港城街道龙井小学。
贵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蓝衣山歌代表性传承人、贵城街道中心小学副校长廖雪红给全校师生带来一场非遗文化的视听盛宴。廖老师从渊源分布、基本内容、基本特点以及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蓝衣山歌,并教孩子们体验唱蓝衣山歌,瞧,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
蓝衣山歌的历史渊源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蓝衣山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龙井村婚嫁也很有特色,最著名的就是唱哭嫁歌。壮族妇女在出嫁前的三到七天,往往都是通过哭诉和吟唱的方式诉说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自己的心情。目前,哭嫁歌保留传承了下来,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2009年,龙井村的“哭嫁歌”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衣山歌的歌唱形式
一是男性为开声首唱,随后男女对唱,每首歌多见为四句一首,每句为七言,第二句与第四句的本地方言尾音必然押韵。男性对唱必然为五句一首,每首的尾句都是重复女性的尾句。这种唱法俗称“三吊尾”。
二是开声首句有三言头、五言头、六言头和七言头,但整体上是三言头和七言头为普遍。
三是歌声整体属于温柔类型,在温柔中带有情感呼叹,歌声温柔优美,歌词精彩押韵。
蓝衣山歌的基本内容
蓝衣山歌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歌、劳动歌、丰收歌、风俗礼仪歌、时政歌、爱情歌等方面,描述了广大劳动群众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是一种真实反映农民生活的音乐形式。
体验蓝衣山歌
诗言志,歌永言。体验唱山歌环节,廖老师带来一首《山歌欢唱荷城美》,歌声飘起,旋律动人,让人感受到贵港八景的美,孩子们凝神静听,心中充满了激动和紧张。随后,他们不禁跟着学了起来,他们的嗓音清脆动听,如同天籁之音般,让人忍不住被吸引。
师生之间一唱一和,生生之间一唱一和,美妙的合唱碰撞出蓝衣山歌独有的特色。
廖老师还给我们普及了蓝衣壮的语言、习俗、服饰、刺绣等方面的知识。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廖老师在宣传片中说到:教我们的孩子唱歌,让他们知道我们贵港还有这样的蓝衣山歌存在。作为传承人,不仅要把歌唱好,还要去影响身边人,让更多人去了解、感受民族特色。
廖老师希望少先队员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起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这一场视觉与听觉融合的蓝衣山歌盛宴,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蓝衣山歌的独特魅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对贵港非遗文化的了解,促使孩子们争做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接班人,使非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希望我们都能“不忘本来,薪火相传!”
主编:叶丹
审核:覃彩庆
图片:黎娟萍
编辑:姚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