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日查作业井然有序,冒严寒去家访热情不减——巨中初三教师寒假查作业家访活动

崔艳霞
创建于2018-02-09
阅读 3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假期作业,充分利用假期的闲暇时间,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根据学校寒假工作计划,2月9日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寒假学生返校查作业日。初三年级对此非常重视,提前排好查课课表,把当天各项活动安排的井井有序。

非常值得夸奖的是初三四位班主任以及所有任课教师全部按时到校根据年级安排准时进班检查作业。虽然有的老师家里老人在住院,有的孩子高三在补课,有的身体不适,有的孩子小等等,年前家家繁忙。但是初三的教师们都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假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作业检查的形式多样,有点针对大多数同学作业问题进行整体辅导。

有的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个别检查辅导。

思品历史老师根据选课学生逐一检查。

学生的优秀作业。

初三3班的张菊同学根据历史课堂直播以及总复习整理了一本读书笔记。

初三1班的曹艺馨同学各科作业完成的都非常认真,这是物理作业,每一道题做好后用红笔判,同时标注出错题的正确答案。

作业检查过程中教师认真记录并及时跟家长反馈。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的完美契合,而家访就是将两股力量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剂。2月9号下午,腊月二十四,巨各庄中学初三年级十一名教师在德育处揣主任的带领下进行家访,冬日暖阳,师爱的质感格外温暖。此行我们传递关心、关怀、关爱,但为学生,无问西东。

这次家访初三的任课教师也全程参与,我们兵分四路。初三(1)班家访的队伍比较庞大,德育处揣志刚主任、年级组长崔艳霞老师、物理付翠侠老师和思品雷玉梅老师跟随班主任周磊老师到边远的牛角峪村和查子沟进行家访。

初三(2)班班主任齐阳老师带着英语张秋会老师到康各庄进行家访。

初三(3)班班主任朱毕桐老师带着物理金春霞老师到康各庄进行家访。

初三(4)班班主任张书芹老师带着地理李凤昭老师和生物朱海云老师来到东白岩村进行家访。

西风凉凉,暖暖冬阳,一路颠簸,一路感动。家访途中老师们讨论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到达村子班主任用电话跟家长确定位置。而家长们听说我们利用假日进行家访,有的特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家等候,有的甚至早早迎到路边,寒冷的天气里他们仿佛就是我们的路标,心里暖融融的。进入屋舍,冲茶倒水,花生瓜子,橘子苹果招待。没有多少花言巧语,充满着质朴与实在。



家访曾为无数人学生时代温馨的回忆,可如今传统的登门式家访,正逐渐被手机、网络沟通替代,便捷的同时,少了面对面的温暖,更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长职业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教育孩子的观念这些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传统的入户家访的独特性仍是其他联络形式所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巨中多年的传统。

天寒地冻,老师们家访的热情不减丝毫,每到一家都细致地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沟通交流,鼓励信心确立中考升学目标,并结合各自所授学科在学习经验和方法上辅以指导提出要求。被访孩子和家长也听得特别专注,交流起来也很积极热情。家访一直在友好热情、交流探讨、合力共育的气氛中进行。

家访的过程中周磊老师现场检查焦俊杰化学汇编的完成情况,对他作业中出现的难题进行讲解,并提醒他要认真完成,做一套题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每天就有收获。

赵小文中考选课选了思品,雷老师在她家家访过程中跟家长肯定孩子的努力,也不断的鼓励小文假期里做好知识的整理复习。

此次家访最远的就是赵小文家,距离学校二十多公里的查子沟村,山路崎岖狭窄,村里手机几乎没有信号,因为联系不到学生,我们几个人在马路上来来回回转了四圈,遇到过路的打听终于到达小文家。

通过家访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学生上学真不容易。小文家的村庄一天只有两趟公交车17路,还只到她们村大队部,从大队到她家还要走一个小时,遇到雨雪天公交也不通了。焦俊杰家是牛角峪,离国道有七八公里,早晨还好六点半有一趟五路从他们村大队发车,晚上公交车只到康各庄,家长每天晚上骑着电动车去康各庄接他。孩子上学不易,家长更不易。

朱老师在家访张菊家发现她的学习环境非常简陋,但是她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就在小小的木板上她认真整理归纳完成优秀作业,值得所有初三学生学习。

家访中我们还看到学生的不同学习环境,还算整洁。小文奶奶家墙上还贴着她初一的时候得到的语文学科奖状,让我们感慨学生确实需要这种精神的鼓励,尤其是后进生。周老师说新学期一定会根据小文的表现多给她发奖状。

本次家访活动深入细致,受访面广,效果显著,并得到家长们高度评价。有家长说道:“感谢学校提供了一个家长与学校互相交流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更有家长感叹:“家访拉近与学校、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更有助于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本次家访,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老师们则更加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家访,是路,更容易走近孩子的一条新路;家访,是桥,更好地沟通家校的桥;家访,是梯,不断激励自己走得更好的云梯。

阅读 3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