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未百年,死不孤独——《百年孤独》节选

(语文组杜海燕老师骨干教师示范课)

琼侨语文
创建于2023-11-01
阅读 2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授课时间:2023年10月31日

授课地点:高中部录播室

授课人:杜海燕

课题:《百年孤独》节选

      杜海燕老师开场导入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的世界既是一个微观世界,又是一个魔幻现实的世界,随后进入课堂主题——《品魔幻情节,识孤独世界》,揭开了“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帷幕,勾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期待。

     海燕老师从关键词“百年”和“孤独”进行挖掘,“百年”给读者历史的纵深感,暗藏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孤独”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文本意蕴,海燕老师为了破解“孤独”,首先从梳理变化,认识“孤独”内涵入手。学生很快找到了环境变化:马孔多这个令人困惑又让人痴迷的小镇从僻静、原始、封闭、落后变成了热闹、文明、开放、繁华。海燕老师紧接着追问学生,除了环境变化,还有什么变化?学生没多久找到了人物形象的变化,海燕老师继续追问学生:那“孤独”在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体现又是哪些呢?学生开始了认真的思索和激烈的讨论。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推心置腹的感情沟通,也缺乏心心相印的信任和了解。海燕老师总结概括“孤独”在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体现之后,提炼出最能体现文本魔幻色彩的情节安排——“失眠症”,并让学生整理一份“失眠症”病历单。对于“失眠症”的到来,一开始人们非常兴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工作和研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疲惫不堪甚至开始了健忘,为了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人们不停的创造,不停的遗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最终走向虚无。

       海燕老师提出两个关于“失眠症”的问题:“丽贝卡带来失眠症”这件事象征的究竟是什么呢?失眠并不会传染,但文中作者为什么要让这个病具有传染性?最后跟学生一起明确了“丽贝卡带来失眠症”象征着外来者的入侵,使得人们逐渐忘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失去了自我。“失眠症”从丽贝卡扩展到布恩迪亚家族,甚至是整个马孔多——从个人扩大到群体、民族,从而得出“孤独”的三个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和民族层面,一个民族只有牢记自己的历史,才能活出真正的自信和勇气。

      海燕老师最后总结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阅读方法:梳理魔幻情节的表现和特征,推断魔幻情节的象征,牢记魔幻是手法,现实是目的。马尔克斯也曾说过:“除了孤独,我一无所有”。他在写拉美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美人民的精神生活。造成拉美人民的不幸和灾难,有外来的因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

摄影:陈巧英

撰稿 编辑:何芬

审核:吴兰花



阅读 2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