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阳光,美娇艳;鱼有流水,戏水欢;渠有活源,清如许;人若学习,耳目清。
秋风起,秋叶落,一袭黄叶,半日秋凉。在这最美的秋天,共赴一场教育之约。聚集优质融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3年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浸入式”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学习,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触和震撼。在这里,通过专家老师们的讲座,使我们感受到了专家、老师们对特殊教育的一份份挚爱。通过参观和观摩学习,使我对特殊教育的历史有了全面的更高层次的认识,特殊教育真是一项充满大爱的伟大事业。回顾一周的学习,虽然辛苦,但却是满满的收获和能力的提升。
一、 精彩回顾
忘不了安老师的报告,她又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以及因材施教的具体落实。魏教授指导我们学会了对残疾儿童的筛查评估,以及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教学。陈林校长的报告让大家对残疾儿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了宁博士在特殊教育方面如何开展此项工作。
忘不了特教学校婷婷老师就视力智障儿童形成的原因到如何预防和矫正,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文永进老师就微课制作和课件中常用的工具的使用、软件选择以及使用的方法都做了详细的演示说明,相信所有的学员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忘不了 在培训即将结束时,特教学校组织了两堂精彩的示范观摩课,让我感受到老师扎实专业的授课风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的激发每个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从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更忘不了画展和特教学校的参观,更是让我大受震撼,在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不一样的学习环境,画展所有的作品让我感叹不已,每个孩子的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让人难以想象,那些正常孩子都无法完成的作品,竟出自于这些天障、智障智障孩子之手。每件作品都呈现出孩子们努力和老师的付出。来到特教学校,温馨的环境吸引了我。当看到跑道上正在训练轮滑的孩子们时,我都很好奇,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刚刚参加比赛的,还得了几个冠军金牌。随后又参观了各个教室,每个教室的孩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孩子的才艺、手工、素描等,久久舍不得离开,甚至有些老师眼眶都几次湿润,这一处处,一幕幕都是无法用文字来叙述的。让我震撼的还是特教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付出,因为在他们的陪伴下,一个个有着各种智障的孩子在这里变得如此的优秀。
总之,这连续几天的学习,无论是从专家的授课还是参观,无不让人感到难忘。特别是特教学校,从校长到每位老师,工作的态度,工作的热情,工作的严谨都深深的感动着我,让我备受鼓舞,也对特教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二、融合教育
参加融合教育的培训,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融合教育。以前我总觉得特殊需要学生就应该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学习,而现在提倡的融合教育是有质量的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它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融合教育充满了人文关怀,学习后我有了深切体会。
三、心灵感悟
在特校沉浸式培训几天,通过听汇报、看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等不同活动,又让我对特教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认识。
(一)坚守的伟大——最美的天使
特殊教育不同于慈善护理也不同于军事化训练,而是有温度的交流与互动,有情怀的奉献与陪伴,在默默无闻的角落坚持人人从教,坚持孩子到班就会从一而终是陪伴到高中毕业,坚持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成发展策略的钻研认知。目前特殊儿童的类型从唐氏儿、肢体残疾逐渐向自闭症、多重障碍转变,对师资有限且角色繁多的特教团队是一个挑战,他们依然不放弃且能积极的规划未来,他们不因偶尔的被忽略而放弃阳光与温情,而是默默坚守这些折翼的天使。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不畏世间无常!
(二)课程的初显——个性化的行走
尽管人员、空间、环境处处受限,特教老师还是能依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也在尝试通过不同方式促使大版块活动转化为小板块活动,让活动质量更优。作为一个受训者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在特教课程版块设立一些课题,通过科研教研等方式积极推进特教课程的建设。如自闭症课程及课题研究自发推进,未来自闭症儿童群体增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方向及方式调整,特殊儿童个别化康复教育从环境到过程推进的策略优化,特殊教育视野中作业观到作品观的转变研究。很多围绕特教儿童的课题、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而他们直接指向的是特殊儿童的长远发展,正如特教学校提出的“大爱无边,心语有声”理念和“转弱为强,独立生存,融入社会”办学目标。
(三)社会的呼唤——融合性的渗透
特殊教育是一种慢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及时的教育。她的融合到底该融在哪些方面?我的初步理解是环境的融合。(生活空间,学习空间、生存空间、关系空间等方面的融合)、人员融合(生与生、师与生、师与师、生与家、家与家的融合)、课程融合(不同类型的课程融合、普特课程的融合、活动与评价的融合)、机制融合(特殊儿童生存融合机制、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特殊家庭教育机制、社会宣传认知机制的融合。)这些融合一方面体现在帮助式成长,主要是在学校层面的共育和家庭层面的自助。一方面体现在社会层面的接纳性融入。作为父母、老师和孩子他们最大的需求是理解——大众的理解与关怀,社会的包容与接纳,有效环境的设置与运用,这种真正来自于内心深入的融合。耐心等待我们便会看到孩子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放下特殊眼光和想法,不过多关注,不当面议论,平等对待保护脆弱敏感的心灵,在普校和社会空间留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也许我们会感受到世界的更加美好;正视他们的存在,适切宣传与关爱,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融入,完善机制、人员配置、社会设置,让他们大方的走入大众视野,让普特儿童一起成长。
短暂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回忆却是丰富的,我将会以各位专家教授,各位特教老师为榜样,把这次学习到的东西运用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为这些折翼的天使托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