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研勤探索 精雕细琢研写作

---附中承办济宁市初中英语“一月一主题”教研活动

戴慧雯
创建于2023-10-31
阅读 42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盈一袖桂花芬芳,赴一场教研盛宴。济宁市初中英语学科“一月一主题”教研活动于2023年10月31日上午在济宁学院附中红星校区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写作课”,旨在进一步探讨基于教材单元的中观教学设计与实施,更好地促进《新课标》理念及相关内容和要求的落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科育人落到实处。活动方式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市14个县、市、区的初中英语教研员和教师、市直各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师近1400人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出席现场的领导和教师有: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张莉、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安波、济宁学院附中的教师代表。

再相聚,期待花开

  活动初始,济宁学院附中安波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首先,他代表学校对活动在附中举办表示热烈欢迎和真诚感谢。他表示附中的发展特别是英语教研组老师们的成长离不开市教科院的支持和引领,他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期望,他说,“相信此次教研活动必定是思想碰撞、理念更新、落地素养的教研盛宴。”最后,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接下来,济宁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张莉老师就本次活动的安排作了简要介绍(见活动安排表)。

再分享,共赏花开

  首先进行经验分享的是附中红星校区的孔程程老师。

        孔老师站在单元整体备课的角度,从主题意义、学习内容、课时划分等方面分析了写作课与本单元其它课时的关联性。以课时为例:她们将本单元的课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化分为三部分,以本单元新语言知识(一般过去时)的学习为明线,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暗线,将单元的5课时定为:第1课时主要是学习理解,第2,3,4课时侧重实践应用,第5课时聚焦迁移创新。当谈及单元主题时,她告诉老师们:要深度挖掘、准确理解、正确把握单元主题的意义,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载体,在学知识、促思维、提能力、开眼界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主题意义,渐进性地感受其价值所在,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并联系自身修正言行,充分发挥主题意义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孔程程老师的总体介绍整体性强,角度新颖,突出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于静文老师执教的现场课立足学生,基于“一引(目标引领)、两驱(任务驱动、问题驱动)、两重(重生成、重评价 )”的备课思路,以“忆、谈、记”为教学设计主线,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语用情境,采用过程性写作法、支架式写作法,通过激、导、启、引、思、写、评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忆”研学之旅、“谈”切身经历、“记”研学点滴三个子任务逐步达成课堂学习目标。

  课后,于老师基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即时教学反思。当谈及执教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时,她情绪激动地用了“顿悟”一词。其顿悟点就是:真正明白了如何通过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话语将以往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学生主体”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怎样的教学言行才能真正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得生成者。她说,只有“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她特别强调,从备课开始就要”备学生“,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特长、认知起点、思维水平、生活经历等,并基于此进行内容分析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教师的备课才能最大化地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以生为本”的课堂让她体验到了上课的乐趣,特别是师与生思维的相互碰撞,让她切身体会到了教与学的互启互发、教学相长的意义,享受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有生成、有生命力的绿色课堂。最后,她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她一定会把更多的时间和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将“学生主体”这一新课标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同时,于老师也反思了本节课的不足和遗憾。主要是:在写前,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读教材上提供的学习材料:2篇日记,导致英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格式、语言、内容等方面的输入不太够,这给他们写作任务的完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之后,学院附中的李蕊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于老师这节课的同时,李老师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她建议在写前增添以读促写的环节,通过再读日记,引导学生对该文体的格式、结构、内容要点以及表达所用的语言知识,特别是本单元的新时态:一般过去时有更多的训练和内化,切实发挥以读促写的作用。

  现场课的展示、交流后,附中的孔晓凤老师为参会教师介绍了她们写作课的后续跟进式指导和评价。她的介绍从诊断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自信、定期跟踪四个方面展开。特别是她介绍的对学生习作的进一步处理策略引起了参会老师们的极大兴趣。一致认为这些处理策略对学生写作的后续改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确实很具实效。

  最后,附中的王竞攀老师给参会教师展示了部分学生的写作成果。独特的展示角度一下就吸引了参会教师。首先,她通过给大家播放一位学生“写作成长之路”的视频,使参会教师认识到: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帮助和指导呢?王老师又巧妙地通过播放一位老师的视频让参会老师茅塞顿开,知道了老师在促进学生写的能力的提升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再反思,遍地花开

  最后,市教科院张莉老师对本此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张老师对几位老师的展示和分享给与了充分肯定。她说,“写作是迁移创新的过程,是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认知层次的最高层,最能表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它一直是我市英语教学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今天,济宁学院附中英语组老师们分享的“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写作教学”的经验和成果,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积累,许多具体做法让我们耳目一新,部分成果则令人震撼,例如,学生做的图文并茂的立体书。她们的分享和展示思路清晰,从“立足单元整体的写作课总体介绍,到基于介绍的写作现场课,再到课后的后续评价和学生写作成果的分享”,形成了一个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写作课交流与展示的完美闭环,让我们享用了一次单元写作课的教学盛宴,为我市的单元写作教学提供了极具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的教学思路和实践路径。”同时,张老师也指出:写作教学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如:如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任务和要求?特别是英语比较弱的学生提供语言支架?以助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如何在写作课上用好教材上的阅读资源,切实发挥以读促写的作用?只在写作课上训练学生写的能力吗?如何处理学生在表达时出现的错误?等。之后,张老师结合所提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张老师强调:教师应记住一个“心”字:用心做教育,潜心做教研,虚心去学习,静心思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做一个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的合格教育者。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不减,交流、分享依然是进行时。他们以各种形式交流着、分享着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和感悟。

  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孔正老师:我感慨本次教研活动中附中老师在学为人师与英语教学两个方面给予的示范与启示。他在总结中写道:通过本次活动,我真正明白了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提升文化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附中的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任务甚至每一个问题。真正做到了“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今后我也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高新区教研员程蕴秋老师:这节写作课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执教老师在写前用学生的亲身经历作为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已知,以问激思,撬动学生的思维,并能基于学生的课堂反馈生成写作导图;写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写作时间;写后,能通过师评、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生成评价标准,进而参照该标准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修改和完善。感谢附中老师们让我感受到了生本课堂的巨大魅力。

阅读 42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