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深“耕”课堂--2023年玉溪市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展评和课堂竞赛暨党员教师技能大比武

AQY
创建于2023-10-31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新”要求(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更好实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玉溪市教科所和江川一中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 10月23日至26日,2023年玉溪市新时代教师综合素质展评和课堂竞赛暨党员教师技能大比武高中地理学科比赛在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江川区第一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玉溪市教育体育局主办,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云南出版集团承办,玉溪市江川区第一中学协办。

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委们分别是玉溪市教科所地理教研员王青松,来自玉溪一中的地理正高级教师杨从康,玉溪市民族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施蔼恩,峨山一中地理高级教师储传新和澄江一中地理高级教师吴春艳。

来自全市的13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参加了比赛,紧紧围绕“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创新的教学构思、精美的课件展示、精彩的课堂演绎、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教态,呈现了13堂颇具特色,耐人回味的地理课。

第一节课是来自玉溪三中的金巧芸老师的高三复习课《地质形成过程类问题解答思路》。金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地质作用基础知识,然后利用一个经典的例题带领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提升了高三学生答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课堂内容设置环环相扣。最后呈现一道高考经典题, 给了学生们练习的机会,大大提升了高三学生答题术语的准确性。

 第二节课是来自元江民中的李普安老师的《开展小区域调查——以元江县洼垤乡罗垤村为例》,本节课为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活动内容,选题新颖,利用了本土资源,结合新的计算机技术,在教给学生区域调查方法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学生后期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高度践行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第三节课是来自澄江一中的毕梦老师《走进桂林山水》。毕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利用精美的课件和板图,由浅入深地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利用视频,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演示,加强了学生的理解,有效的突破了难点。最后利用一组高考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节课是来自江川一中的杨吉娥老师的《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杨老师以“驴友”徐霞客导入,然后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通过教材理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后发放岩石标本,小组探究学习三大类岩石的颜色、特征、用途等,并制作“岩石标本说明卡”,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进行讲解。本节课过渡自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高度践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节课是来自通海一中的刘元会老师的《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刘老师利用自制视频《澄江化石地博物馆》导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轻松理解沉积岩的特征,并结合得到的结论,带领学生学习地质年代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各地质年代的特点。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学效果良好。

第六节课是来自华宁一中陆跃明老师的《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江川区九溪镇案例》,本课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学生周边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小组合作、直播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乡村振兴的迫切性,并提出合理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节课是来自玉溪师院附中的张悦老师的《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个旧为例》。本节课以个旧为例,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图文材料并解答相关问题,对个旧市的基本情况、早期繁荣、中期衰落、后期转型进行学习。培养了高三学生的读图、析图和文字材料总结归纳的能力。最后,张悦老师对课程进行小结,并强调区域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要求学生画出个旧市城市经济发展变化图,结束课程。本节课程重视对学生图文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为高三学生如何规范答题提供了思路。

第八节课是来自易门一中的杞妃琼老师的《常见的天气系统——锋》。本课采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导入,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对比冷锋和暖锋在气团位置、锋面坡度、气团势力、雨区位置等方面的异同点,对锋面系统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然后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并绘制气压、气温对时间的变化图。最后对准静止锋进行简单的讲解。杞老师的这节课,课堂结构完整,善于利用视频和动画,解决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九节课是来自江川一中的刘蓉老师的《不同尺度下的大气环流—以伊犁河谷为例》本课以伊犁河谷的景观视频导入,创建认知差异,然后以众多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对伊犁河谷西域湿岛、冬季暖岛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强调在后期分析材料和解题时需要注意时空尺度的问题。本堂课讲练结合,以思维导图贯穿始终,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教学效果好。

第十节课是来自峨山一中的靳江媛老师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该课以中国黄岩岛争端导入,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辨析领海基线、领海、毗邻区等重要的地理概念,并通过教具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最后,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得出海洋权益及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本堂课以项目式探究活动完成教学,课堂生成良好,整堂课不断引导学生维护海洋权益,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十一节课是来自新平三中的普燕老师的《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类型》。本堂课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观看模拟实验、学生充当导游等方式,从源头、上游、支流汇入处、中游、下游、入海口六处不同河段,分别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的宽浅河谷、“V”形谷、冲积扇、曲流与牛轭湖、湄公河平原、三角洲等不同的河流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本节课善于利用实验,学生变身导游等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十二节课是来自玉溪一中黄兵老师的《走近桂林山水》,本节课打破教学常规,通过观察标本和现场实验,探究得出石灰岩的形成环境和岩石可溶性,然后进一步讲解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因素,最后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介绍。本节课内容设计深入浅出,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基本知识,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最后一节课是来自玉溪市民族中学的解媛媛老师的《产业转移——以纺织、服装业为例》,本节课以阿迪达斯的产业转移为线索,学生结合图文材料,合作探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并总结得出产业转移的一般性规律。最后,通过讲解“微笑曲线”理论,加深学生对产业转移的理解。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基本所有的结论均为学生讨论获得,教师仅在部分问题上进行简单引导,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

10月26日上午,评委组王青松老师就参赛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作了推心置腹的精彩点评,也给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提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竞赛只是为老师提供一个平台。施蔼恩老师就玉溪三中金巧芸、元江民中李普安、澄江一中毕梦和江川一中杨吉娥四位老师的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储传新老师对通海一中刘元会、华宁一中陆跃明和师院附中张悦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杨从康老师对易门一中杞妃琼、江川一中刘蓉、峨山一中靳江媛三位老师的课的优缺点做了说明,并提出建议。吴春艳老师对新平三中普燕、玉溪一中黄兵、玉溪市民中解媛媛三位老师的课提出了宝贵的思考和建议。最后,市教科所王青松老师就本次课赛作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期许。

江川一中党委副书记李晓东,副校长王本业对参赛选手表示祝贺,并希望未来更多学科教学竞赛活动能在江川一中举办,以赛促教,以赛促研,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江川一中教师的学习提供平台。

经过激烈的角逐,本次课赛共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7名。

本次赛课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优质课竞赛既为教师们创设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也搭建了一个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教师们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感悟、反思、积累,相信各位教师都能在此次优质课大赛中,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为玉溪市的教育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图片:张  微

                                                    撰稿:刘胤辰 

                                                    审核:王青松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