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扶摇上 踔厉奋进谱新篇
宁波市第十二届特级教师(名师)带徒初中科学组第三次活动顺利进行
10月25日、26日,宁波市第十二届特级教师(名师)带徒初中科学组第三次活动在宁海县桃源中学顺利进行。宁波市初中科学教研员刘东晖老师、省特级教师吴利文老师、省特级教师朱红老师、省特级教师雷迎春老师、宁波市名师何秀凤老师、宁海县教研室科学教研员阮小娟老师,以及第十二届全体学员、第三批丽水结对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原浙江省初中科学教研员王耀村老师、原宁波市初中科学教研员励兰英老师、省特级教师薛瑞芬老师、宁波市名师俞建雄老师也受邀莅临活动现场。
迁思回虑,共话实践育人新路径
25日上午,八位学员代表围绕“对新课标下实践育人的理解”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第一位进行观点分享的是来自鄞州区应麟书院的虞凯天老师。他认为,落实实践育人应重视课前预热,埋下伏笔,体现实践性;应重视课中实验,脑口手并用,围绕探究性;应重视课后实践,学以致用,突出工程性,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落实真实验,启发真思维,经历真探究,激发真兴趣。
第二位参与论坛的老师是来自鄞州区瞻岐镇中心初级中学的顾美丽老师。顾老师认为,实践育人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就好比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扎实砌好概念教学的每一块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学科核心概念教学的根根立柱;稳步架构各核心概念间的每一条梁,在联结、调动各学科核心概念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同时,通过学具创新、画板绘图、模型制作等路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最终打破学科蕃篱、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化。
第三位是来自宁海县大佳何镇初级中学的吕珊珊老师。吕老师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评析实践育人的意义及探究实践的作用。通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实验改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制面团变阻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水培植物项目化学习培养态度责任,吕老师结合丰富的实践成果和具体详实的案例进一步阐述了探究实践的意义。
接着,来自宁波科学中学的吴旭峰老师带来他的观点分享。吴老师以课后实践育人为切入点,围绕素材来源、形式、开展、进阶、意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在教学实践中,他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并形成了丰富的课后实践活动素材并指出体验制作类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化,开发成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
第五位参与论坛的老师是来自宁波联合实验中学的顾翔宇老师。他从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和相关文献入手深度剖析学科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样态,并尝试通过开发课后实践作业开辟实践育人的新路径,并进一步分享了在教材中长周期实践作业、学习内容引发的实践作业以及拓展性实践作业等方面的探索历程。
接下来,来自北仑区大碶中学的胡樱之老师进行了观点分享。胡老师认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手段,更是铸造德行,浸润思想文化,培育价值观念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她尝试以实验为载体,浸润社会责任,践行学科实践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激发兴趣、获取知识、求真循理”等综合育人功能。
第七位参与论坛的老师是来自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学校的张耀明老师。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对《毛泽东选集》中的名篇——《实践论》的阅读心得,并思考如何运用实践论的思想指导教学。他认为从《实践论》中能得到三点指导实践教学的启发:一是实践要有知识基础;二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目标应该是期望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认识的二次飞跃,也就是“再认识”;三是通过实践要引导学生能动的改造世界。
最后一位带来观点分享的是来自青田县温溪实验学校的曹灵敏老师。曹老师基于对新课标的充分研读,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实践育人的关系,并从德育和学科两方面分析实践育人的途径与作用。他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校内外合作,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实践育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随后进行的点评环节,浙江省特级教师吴利文老师、宁波市名师何秀凤老师先后对学员们在论坛中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评析。吴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学员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参与论坛的八位老师都能将论述时间控制在规定的十分钟内,同时基于前期的精心准备,老师们都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清晰地呈现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对“实践育人”内涵和实施路径的理解。然而,在骨干、名师评比中,在准备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条理地组织自己论点,清晰梳理证据脉络,吴老师认为首先就是要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张,并围绕“怎么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做”展开具体论述。此外,吴老师认为学员们在阐释对“实践育人”的理解时,更侧重于依托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如何立足于课堂常态教学的45分钟扎实做好实践育人值得老师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宁波市名师何秀凤老师则结合每位学员的发言内容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何老师认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要在真实情境下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从“目标、手段、过程”三个维度厘清什么是学为中心的思维课堂,如何基于常态课践行“实践育人”的理念。何老师充分认可学员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制作浮力秤、探究面团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厨余垃圾减量行动等。借助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教师通过创设一系列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的任务链、问题链,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燃高阶思维的火花。最后,何老师表示进一步将与区内的老师分享今天学员们的实践案例,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实践育人”的思考与行动中。
拨云见日,剖释素养发展新内涵
25日下午,浙江省中学科学教学分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耀村老师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专题讲座《新时代科学教学的思考》。王老师回顾了我国30年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发展变化,强调科学素养是我们30多年不懈的追求。作为科学老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切实把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在课堂中加以落实。在接下来的论述中,王老师围绕五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如何认识科学课程目标,新课程怎么教怎么学,如何培养探究实践能力,如何开展促进综合学习,如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王老师以科学探究实践为例,着重提出培养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四大秘诀,即多做探究实践、真做探究实践、做真探究实践、做好探究实践。继而用“费曼现象”这个案例来强调好奇心和动手实验能力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享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推理与论证、质疑与创新)的策略。最后,王老师以浙江学生科学素养测评(PISA)、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为佐证,表达了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发展高质量科学教育的信心与决心。
躬亲力行,笺探课堂教学新样态
26日上午,三位学员代表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第一节课是宁海县桃源中学胡蓉蓉老师执教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胡老师以台风天窗帘往外飘的生活现象为引入,通过问题链形成空气压强可能与流速有关的猜想。随后,胡老师充分利用教材实验展开探究,归纳并得出探究结论。在举一反三环节,让学生进行机翼截面形状的选择,尝试对乒乓球“机关炮”背后原理进行解释,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第二节课是宁波市实验学校王引之老师带来的《电与磁专题复习》。王老师以“缘分灯”引入,请学生猜测灯泡被点亮的原因,从而引出磁控开关——干簧管;接着,根据干簧管的结构特点,请同学进一步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在明确工作原理之后,将干簧管应用于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从磁控防盗装置的电路设计到水位报警器的改造,任务的难度逐级提升。整节课,王老师以干簧管为载体,对磁化、电路设计等相关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拓展,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层层递进,在探究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三节课是宁海县缑城中学陈菲菲老师带来的《液体内部的压强》。面对七年级的学生,陈老师用“帕斯卡裂桶模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对压力压强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制教具演示使学生知道水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从而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是否存在压强,搭建支架让学生逐步完善设计测液体内部压强的装置——压强计,学生从选择最优材料到想办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再到小组合适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整堂课充分凸显了工程设计领域独特的育人价值。
各抒己见,聚焦探究实践新维度
26日下午,我们打破传统评课方式,进行了圆桌访谈式的评课。在导师与学员、导师与导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中,点评环节精彩纷呈,与会教师一起共研新课标视域下科学教学新样态。
研讨课例:《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通过模拟实验让自然界中的真实现象再现,此时让学生对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猜测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便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节课未完成的内容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展开。同时,希望老师们在新课标新中考的背景下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
——正高级、特级教师朱红老师
本节课选取台风天窗帘外飘的现象作为导入是真实情境下的真问题,但是学生台风天都在家里不曾观察到学校里出现的现象。所以,导入情境的应选择应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本节课规律的呈现也可以更加科学。同时,在课堂中探究实践不能只停留在操作中,还可以体现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讨论中。
——正高级、特级教师雷迎春老师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丰富的实验体验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归纳、总结,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希望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让学生多做实验,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公开课中。
——宁海县教研室科学教研员阮小娟老师
本节课的设计以实践为主体、任务为导向、问题为驱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每个活动的设置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选择飞机机翼形状的实验中如果能在装置底部放上电子天平,通过示数的变化来认识此规律就能很好体现现代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的理念。
——镇海蛟川书院曹雁老师
研讨课例:《电与磁复习课》
本节课体现了跨学科的整合,综合学习使科学学习与经验、生活、现实世界、科技产品建立了联系,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特色、价值、意义。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进而展开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设计再命制一道有思维含量的试题。最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进一步优化本节课的任务链,即:揭秘缘分灯的原理→设计简化电路→应用评价→改造水位报警器。
——正高级、特级教师朱红老师
科学教学一定要关注规范性,例如呈现给学生的作图过程一定要规范;教学过程要注重语言的科学性,例如压敏电阻可以改为力敏电阻;教学过程中更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门磁报警器使用时间久了该如何进行调试;同时,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活动要有操作性,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学生上来操作。
——正高级、特级教师雷迎春老师
本节复习课始终围绕同一载体干簧管进行一系列科学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劲头,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王老师的板书设计略显单薄,可以将构造原理有机结合形成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思维方式的板书,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留有痕迹。
——宁海县教研室科学教研员阮小娟老师
本节课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回顾知识,在知识的回顾中引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实现了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任务的设置上也是循序渐进,符合进阶思维。如果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回答有难度时老师能及时加以引导,相信给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丽水遂昌县民族中学黄文娟老师
研讨课例:《液体内部压强的测定》
本节课陈老师的设计融合了工程与技术理念,打破了液体压强传统的教学内容处理方式,希望带领学生经历压强计设计和迭代改进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在实践和探究的选择上要有所偏重和取舍。在液体压强计的设计环节,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评价,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中,最终不断完善并形成装置的设计和物化。
——正高级、特级教师朱红老师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探究重点,方向并不是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而学生操作过程的不精准不精细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发现同一密度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竟然压强不同,因此设置较长的时间进行方向这一无关因素的探究是否值得有待商榷。但陈老师尝试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带领同学们进行液体压强计的结构设计,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希望老师们也能进行大胆尝试。
——正高级、特级教师雷迎春老师
陈老师在得知活动时间延后时,并未修改课题,而是将授课对象调整为七年级学生,可以看出陈老师是一位非常喜欢接受挑战的老师。在课前陈老师一直在和七年级的学生做着热身可以看出她的良苦用心。
——宁海县教研室科学教研员阮小娟老师
本节课陈老师尝试将八年级内容放到七年级上,可以看出陈老师无惧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液体压强计,让七年级的孩子们整节课都沉浸在探究实践的乐趣和挑战中。如果能在本节课之前给学生铺垫一些压力压强相关的知识相信本节课呈现的效果会更好。
——丽水松阳县第五中学潘周伟老师
耳提面命,蓄力专业成长新高度
宁波市初中科学教研员刘东晖老师对两天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充分肯定了圆桌访谈式的课堂评议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菜单式”研修的新构想。基于前期对专业特长的征集和培训需求的调研,确定主题教研菜单,建立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教研新范式,充分挖掘导师和学员专长不断开拓研修内容,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刘老师还就如何紧扣课题进行备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希望全体学员在备课过程中要牢记教育的基本规律紧扣课标不要离题;同时,刘老师也希望全体学员能潜心研读学习专著,撰写论文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最后刘老师希望以评促研,全方位强化学员的综合实力。
在活动的最后,省特级教师吴利文老师对即将毕业的学员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和期望。吴特指出,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立足课堂、深耕课堂、创新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希望老师们,聚焦疑难潜心研究,做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研究者;要立足课堂扎实教学,做善于综合、勇于创新的实践者;更应面向课程积极探索,做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先行者。
又是一年橘柚香,天高云阔秋风爽,“教”沐秋风启新程,“研”路俯拾皆芬芳。特带徒活动恰如教师成长的云梯,拾级而上,逐光而行,方抵星空。让我们期待一下次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