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第六中学校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编辑于2023-11-01
阅读 23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现在正是季节交替之时,又到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近期,“支原体肺炎”感染高发,不少孩子出现了发烧咳嗽的症状。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的发病和流行,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现向您介绍有关知识,并请您与学校携手,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肺炎支原体感染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缺乏细胞壁,直径为2~5微米,是原核致病微生物,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头抱菌素类)固有耐药。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5岁以下儿童也可感染并发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流行,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

秋冬季高发,疫情期间降低明显

流行特征

1.传染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    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因此当家人或周围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    尽量减少儿童与其接触。    

2.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故需做好通风和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等。

3. 易感人群: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感染之后不会永久免疫,还有再次感染的可能。家长可以从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适当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入手,增加儿童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起病可急可缓,以咳嗽和发热为主要表现。

由于肺炎支原体引起气道损伤,因此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呈阵发发性刺激性剧烈甚至是痉挛性干咳,逐渐伴有白色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婴幼儿常伴有喘息、气促。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伴有发热,以中高度发热多见,多为38~39℃之间,也也可低热或无热;部分患儿发热时伴畏寒、头痛、胸痛、胸闷等症状。

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啰音出现相对较晚,而胸部影像学可出现斑片影影及大片影,即症状重体征轻,往往在临床容易漏诊。

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剧烈咳嗽、高热不退,应尽早带其就医。

首选药物

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常用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    克拉霉素等)。    

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患儿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难治性支原体感染和重症支原体感染患儿需综合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管镜介入治疗等。

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会有后遗症,包括闭塞性支气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更常见于重症或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因此,在支原体肺炎恢复期,家长也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做到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预防措施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防护自己。患者尽量应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前往医院就诊时,患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 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3.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4.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5.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学生应对措施

1.不带病上课,身体不适时应立即上报老师和家长。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

3. 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佩戴口罩。

家长应对措施

1. 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

2. 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做好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家长帮助孩子均衡膳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和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4.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百日咳

病因

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它是卵圆形短小杆菌,因此也称之为百日咳亥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只在人体寄生,因此感染来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以小于5岁儿童为主。病初很像感冒,非典型病例可能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有点低热。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

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一般4~6周周。

流行特征

1.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非典型或轻型患者在本病的流行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从潜伏期末1~2天,至发病后6周内都有传染性,以病初1~3周为最强。少见带菌者。

2. 传播途径: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由于该菌在体外生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

3. 易感人群: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新生儿也不例外。无论菌苗全程免疫者或自然感染者,均不能提供终生免疫。

临床表现

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长达6周。典型的百日咳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卡他期(前驱期):从起病到痉咳出现需7-10天。疾病开始时类似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4天后其他症状好转但咳嗽加重。这个时期疾病的传染性最引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2. 痉咳期: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短促的咳嗽后伴一次深长的吸气,发出鸡鸣样吼声,接着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天可达十余次或数十次,白天症状较轻,夜晚加重。这个时期短则1-2周,长则可达2个月。

3. 恢复期: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直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这个时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则可绵延数月。

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高原因

1.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7岁以下儿童,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但是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其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这是导致目前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

2.在疫苗的筛选压力下,细菌的抗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逃逸疫苗产生杀伤作,用。

3.检测技术的提高也是百日咳检出率增加的一个因素,在WHO和美国CDC的诊诊断标准中,PCR检测的结果能够用于百日咳的确诊。我们国家目前是通过对人群开展监测,主要基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原分析来诊断。

传染病高发季节,需要家校共同携手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共同为孩子筑起一道健康安全的防线,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共同携手,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相信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中卫生保健室

                                     2023年11月1日

阅读 23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