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四川省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发布《关于私自开展户外活动行为的通报》,王某某、采某违反四姑娘山景区管理的禁止规定,终身禁止进入四姑娘山景区。
通报称,王某某(女,31岁)、采某(女,41岁),2023年10月8日通过购买长坪沟观光门票进入四姑娘山长坪沟景区开展徒步穿越活动,进入景区后无视标识标牌提示和工作人员的劝阻,在景区内开展徒步穿越活动。后因当天晚上景区内下雪,王某某、采某因自己存在失温、高反、迷路等风险而报警求助,随后被救援下山。由于该两名游客违反了四姑娘山景区管理的禁止规定,给景区的保护、管理造成一定危害和恶劣影响。禁止王某某、采某二人终身再次进入四姑娘山景区(包括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观光等一切形式的旅游。
如今,随着文明出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诸如涂写“到此一游”、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类不文明行为已大为减少。然而,游客为了满足不必要的好奇心,一意孤行违反景区规定、漠视生态环境,甚至轻视自身安全风险采取的不文明行为,越发凸显出来。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等的兴起,拍照打卡、制作Vlog进行分享等成为潮流,一些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的哗众取宠式的不文明行为逐渐多了起来,值得反思。
如今的旅游,更追求体验感、原生态。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对景区的相关规定保持敬畏,对不文明行为保持敏感。如果因为不遵守规定,导致文物受损、生态破坏,甚至将个人置于危险之中,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给人生留下遗憾。特别是,互联网时代,被广为传播的不止于美景美图,不文明行为也可能顷刻间被放大。越是如此,越应该在景区等公共场所约束好自己的行为。
治理不文明行为,工作要贯穿预防、监测、事后全环节。在一些不文明行为易发多发的地段、时间,景区和有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做好预案,细化提示标识,做到预防在前。在景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综合运用技术手段,细化监控、加强引导,及时制止。通过技防与人防并举,共同减少不文明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