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日游——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
(2023年10月29日)

芳草碧连天
创建于2023-10-31
阅读 3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丰富我们的退休生活,我和老公商定开启不定期周边旅行。2023年10月29日我们游览了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

1.交通工具新体验。一是第一次感受滁州轻轨与南京无缝对接的便利。从滁州到南京,我们乘坐宁滁线列车,从滁州市政务中心站到叉河站,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车上人很少。叉河出站坐公交到林场地铁站,乘地铁林场至夫子庙站下。二是第一次乘坐高铁商务座,感受优良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南京至滁州,我们选择了高铁返程,又快又方便。到滁州高铁站,再乘坐宁滁列车,从高铁站到政务中心站。回到温暖的家。

2.参观中国科举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全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一所地下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中国科举博物馆包含博物馆主馆、江南贡院南苑以及明远楼遗址区三大区域。博物馆主体是科举文化展示、体验的集中区;江南贡院南苑是科举博物馆主体的配套区域;明远楼遗址区主要是明远楼、至公堂、历代碑刻及部分号舍。

3.游览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贡院街。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以十里内秦淮河为轴线,东起东水关公园,西至西水关公园(今水西门)。分为夫子庙-白鹭洲景区、门东-门西景区、大报恩寺-金陵兵工厂景区、朝天宫-评事街景区。

00:19
00:47

知识学习:中国科举制度介绍

1、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


2、首创隋朝。


3、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当时可谓权贵在朝廷上为所欲为,于是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担任高官。


4、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于是当时的隋文帝就做了个好事,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就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5、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6、唐太宗贞观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科目,当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但是当时录取极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所以当时也有不少考生早已是白发苍苍却依旧参加考试。


7、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定制。


8、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9、宋代改进。


10、宋朝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分为解试(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考试方法采用糊名法,还实行誊录制度,以防作弊行为。


11、宋朝日益完善考试程序和方法,大幅提高录取比例,也出现了一些鼓励科考的打油诗,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12、明清八股。


13、明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凸显弊端。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


14、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考三场,每场三日。


15、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等经科试合格,方准应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可于次年春进京应会试,即便会试没考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16、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乡试翌年,即丑、辰、末、戍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17、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决定取舍、等第,即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乡试、会试、殿试连续考中第一即“连中三元”。

相关诗词:《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阅读 3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