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科教育教学蓬勃发展,横峰县实验小学于2023年10月28—29日组织青年教师代表参加“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感受名师专家们的魅力。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9位专家教师带来了9节精彩课例,让我们领略到名师们基于核心素养,立足大单元教学的课堂魅力。
名师课堂掠影
周卫东老师执教《加法数量关系》一课。本节课从紫金山天文台研学人数的实例开始,充分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甄选数学素材,激活加法模型的逻辑雏形,自主建构加法模型。周老师通过核心问题“为什么都是用加法计算”的回应,引导学生规范地说出具体的数量关系,用典型实例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主动运用数学原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苏明强老师执教了《分数单位》,通过创设情景“1是个妈妈”,围绕四个核心问题“1是谁生的?长啥样?有啥用?还有吗?”巧妙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认识分数单位,感悟分数单位与运算的关系,体会计数单位的一致性,发展数感和几何直观,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变中不变思想,积累观察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和表达的经验。
贲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从课本上的一道题出发,围绕“怎样求其表面积”这一核心问题,以“看到数想到形”为主线,探究了表面积的求法。贲老师又引出了不同情况侧面积的不同求法,整节课围绕这一道题展开,却又讲了不同的题型,老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重在思考、质疑、表达。
罗鸣亮老师的《图形的运动》,精心抛出一个个问题,耐心等待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述观点,全程不去干涉孩子们的思考生成的过程,真正做到了少言,真正把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们,老师当好启发者的角色,让孩子们得到自己思考的成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俞正强老师的《曹冲称象》一课,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有趣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俞老师“转化”的数学思维,不仅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心境中体会深刻,欣赏数学的魅力,更让孩子们懂得,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储冬生老师讲授的是《认识正比例》,从“风吹草动”四字成语开始,引导学生感受正比例中量与量之间相互关联、同向增减、比值一定的特征,环环相扣。最后从认识正比例升华到认识反比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强震球老师讲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思路清晰,通过猜测-质疑-操作-探究-结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自主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中强老师多次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和真理的距离!通过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转化的数学魅力!
吴正宪老师执教了四年级最新课例《分数的意义》,课后,做了《注重内容结构化——数与运算教学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专题讲座。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他充分关注儿童,启发儿童思维,让孩子“没事找事”,于“无疑处生疑”,注重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吴老师从大单元的角度,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
顾志能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分数大小比较练习》,他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引领者,帮助者,学生是越帮助越聪明。授课老师,传达了最新的教学理念,传达了最新的教学案例,传达最新的教学价值。解读了2022版课标大单元教学的宗旨,直面课改难点,深化课标研究,变革教学方式,创新课堂。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台上老师讲得精彩,台下老师也学得认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既是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对教育这份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教育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希望通过学习,我们能把好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带回学校,把更好的教育方法带给同仁,把更多能量和爱带给孩子们。
学而有思
方宇老师: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今年10月28-29日,心中满怀着期许与同事再次来到英雄城南昌参加和美培训。空杯而来,满载而归。以下为几点感受:
1.多维素材,丰厚模型理解。
以加法教学为例,常见的是合并型问题,即求两部分合起来的总和。老师也可以通过还原型、添加型、比较型等不同题型让孩子感受问题中的加法数量关系,以及直观素材而自然过渡到加法数量关系式。在应用问题中以变式问题出现,引发学生充分思考,小结得到式子中各部分的关系式,还可再通过加法的知识结构引迁移至减法的数量关系式,联系结构教学。
2.多元应用,凸显课堂价值
以分数单位为例,苏明强老师通过找分数单位1的孩子,而以旧知数的组成10、100、1000…引入1的妈妈是谁呢?在思考过程中以圆片及数轴数形结合帮助理解。有什么用呢?还有吗?在数轴上表示的位置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明白有无数个分数单位,得出分数单位的特点,理解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于分数单位换算,课堂就这么自然而然生成了。
此次培训之旅结束,但数学学习仍然在路上,从未停止。引用一段专家的话来勉励自己:寻找魅力数学孕育魅力课堂,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绽放生命应有的活力。
陈慧老师:
2023年10月28、29日,这两天的活动,在南昌与名师“近距离”接触,领略名师风采,学习教学新理念,收获满满。下面我说说令我形象最深的两位老师。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是《分数的意义》,她准确捕捉单元中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以核心概念统领整个单元教学,在不同课时的具体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有目的地进行点拨。让学生有机会围绕不同内容,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究中,不断加深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从而建好认知结构的承重墙,沟通课时之间的内容。
顾志能老师带来一节全新的示范课《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整节课围绕着一道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展开,学生们在顾特的引导下不断开阔思维、表达想法、成功探索方法——通分法、化小数法、分子扩倍法和分母取中间数法。在最后一种方法——分子分母各自相加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证明)、下结论,思维得到了发展。
回首我的数学课堂,我想起前几天刚上的一节6和7的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刚接触的解决问题,在理解题目上有一定的难度。基于学生的学情,我把加法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备课时认为如果加法问题理解透彻,相信减法问题在理解上就会更水到渠成。我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也就是解决问题的两个数学信息,你能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我希望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再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号,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只,让学生议论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及“只”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结的时候我边讲解边用类似于大括号的手势把两边的人物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边的物体数量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只就是问“合起来有多少只?”。接着又问孩子们兔子可以用什么替代?孩子们回答可以画圆圈或者是摆小棒等来表示,继续追问不管是兔子还是圆圈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景转化成文字表达,又从文字表达转化成数学语言,最后看着数学语言能不能说别的生活中的故事呢?从而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是否就是吴正宪老师讲座所说的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呢?我瞬间恍然大悟。
听完这两天的名师课堂,为我今后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要真正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教师仅仅是引导。创新始于问题,要主动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更多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师生共同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与“美”相遇,“和”在精彩,“美”在不同。
刘冬妮老师:
2023年10月28日,我有幸来南昌参加了“和美课堂”核心素养下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两天内,我听了储冬生,强震球,周卫东,罗鸣亮,贲友林,吴正宪,俞正强等七位名师的课。第一次听这种名师的课堂,收获颇多。现代教学提倡用核心素养的思想去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在为期两天的课堂当中,我感受到教师是如何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学的。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来数学课堂可以上的这么生动有趣,尤其是储冬生,强震球这两位名师的课堂。
强老师通过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在“猜一猜”,“探究验证”,“深入研究变与不变”等教学活动中,一步步由学生自主探究出知识。让学生经历对图形的观察、想象、比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讲座中,强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储老师以问题探究切入课题。储老师让学生在给出表示正比例表格的情况下,再依次观察下面四个表格是不是正比例?通过观察、对比、探究、总结而循序渐进的自己归纳出正比例的概念。倡导问题驱动式教学意在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逐步由“爬楼梯型”走向“登山型”,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回想我自己的课堂,似乎总是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还是不敢放手,不愿意放手以及不愿意留太多时间给孩子们讨论交流。总是觉得他们不会说,不会做!看了这几位老师的课堂才知道原来课堂上也可以有这些争吵的声音,要留给孩子更多讨论的时间。平时自己的课堂总觉得要有较多练习才能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却忘了比“练”更为重要的是“思”。练习,究竟练习什么?再思:为什么练?进一步追问:为谁练?我们可能会说,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练。事实上,很多时候,教师组织的练习都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而练。曾有老师自嘲说,做老师,最有责任心的表现是,每一天的课堂,教师都惦记着最后的那一场考试。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为练过了,就行了。其实练习不光要看到题目,还要看到学生。一节课的教学,既有教师的预设,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
课堂,是师生共同设计的课堂。这些问题我自己课堂上暴露的问题,在今后的课堂上也许我还会遇上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改革需要我们放下曾经不恰当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如果我们让孩子获得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愿意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学会了思考,我们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
滕青老师:
思更进 听为先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参加在南昌举行的“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大咖云集,饕餮盛宴。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聆听十二位全国数学名师的精彩课堂和讲座,专家们以课例研读新课标,上了一堂堂朴实自然、真情流淌、思维绽放、生命拔节的数学课堂。
这次的学习让我感触颇深,对一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识模糊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为教育情感体验找到了理论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学习和钻研,现将本次培训中我自己的心得体会简要的作出如下总结:
一、设计合理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中要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问题提出应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余正强老师的《曹冲称象》,让学生首先提问:语文里的课文,为什么数学课要学?里面有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呈现问题串:在这件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哪几步是船的事情?为什么要知道几块石头抵一头大象?“抵”是什么意思?这样设计问题凸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思想方法。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苏明强老师的《分数单位》、罗鸣亮老师的《图形的认识》问题设计异曲同工,问题设计干净利索,不费周章,直奔主题。
问题点燃思维,思维照亮课堂。合理设计问题,就要让这些问题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当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困惑时,他们才会有真正探究和解决的欲望。罗鸣亮老师说:“数学课堂,老师们要精问、善等、少言,带着学生走向真理,而不是带着真理走向学生。”
二、质疑问难思辨,剖析知识本质
新课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构建思维成长的思辨课堂。思辨的课堂要求我们能在熟悉的事物上,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激发思考;也能在新异的事实或原则上,只需深加思考,对其赋予意义理解。在质疑问难思辨的课堂里,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表达问题,能够凸显学习本质,彰显理性思考,蕴含创新思维。
俞正强老师的《曹冲称象》和罗鸣亮老师的《图形的运动》利用苏格拉底式“产婆术”的追问方式,在不断地质疑问难中,在交流思辨中,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直抵问题的核心和知识的本质。“无疑之处促有疑,表象背后究原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知识或结论进行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知识表象背后的本质的思辨和探索,而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真实、深刻,更具生长力。
三、我的思考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教学备课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勾连新旧知识,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1、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单元的整体教学,注重内容的结构化,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与转化,要学会“顺藤摸瓜”,学会“瞻前顾后”,始终要清楚知道数学教学,不通则痛,痛则不通。
2、终于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重视“预学单”的使用。我们教师正是要通过学生的预学单预学情况,明白学生有了什么?学生还要有什么?老师去分析学情,带着准备走进课堂,去重新设计我们的课堂。
3、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素养,还要拿时间去等待思考,让孩子相信自己思考让孩子相信知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己想的。“思”比“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