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我校有幸参加了第二十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几位名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水平的示范课,课型丰富多彩,正如“和美”课堂的理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这短短两天的学习观摩中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在短短两天内,听了戴建荣、李祖文、仲靖莲、薛法根等九位名师的课。第一次听这种名师的课堂,收获颇多。现代教学提倡用核心素养的思想去教学。在为期两天的课堂当中,我感受到教师是如何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戴建荣老师执教《古诗三首》,整合学习《示儿》和《题临安邸》。通过“但悲不见九州同”,引出国事、家事、天下事。整合了《诗经》等很多古诗词里有关家国情怀的诗句,让学生领悟家国之爱。陆游致死希望九州同。那些王师都在干什么呢?随机引出第二首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通过一组诗句的学习让学生感悟黍离之悲。家国之爱,黍离之悲,补充资料陆游一生时间节点的诗,感悟陆游一生的家国之爱。
李祖文老师执教《安徒生童话》导读课,他从一首童话小诗出发,引领学生发现童话的两个特点:故事里的事物会说话(所有的事物都人格化)和情节神奇(夸张和不可思议)。童话老师没有讲,学生也能读的懂,引出学生的理解是:童话是讲儿童的想象,儿童的话语,儿童是童话的真正的作者。最后抓住童话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书写童话注意的方面。做一个“阅读侦探”:发现书的秘密。
仲靖莲老师执教《女娲补天》,通过回顾二年级的《羿射九日》,梳理神话故事的叙事顺序结构,从而引出今天所学的救世神话。引导学生观察天、地、野兽的变化,得出”人类蒙难“。接着在读中思考,借助”先...又...接着...最后...“几个连词,找出女娲是如何救难,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就“从各地”推敲女娲看到什么、做了什么,体会女娲勇敢顽强、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薛法根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导读单元提示,追问并想象,天地、人、太阳、土地和火分别是怎么来的?出示众神关系图,带领学生朗读拗口的希腊人名,分析众神间的关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起因:盗火,经过:受罚,结果:被救。出示一些新鲜的好词,引导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文章讲完整、有序、连贯。
薛老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将问题抛给学生,并带领学生解决问题。把神话故事的大体框架讲的很详细,还把神话故事融入大单元大任务之中,给我们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范例。
何捷老师执教《父爱之舟》,上课伊始就明确了目标,先出示单元目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随后让学生谈谈对“场景和细节”的理解,最后补充作者资料:出示吴冠中的资料和写作时间。思考:为什么人老了,对小时候的事记忆犹新?何老师锁定逛庙会这一特定场景,引导学生聚焦“凉粽子”“热豆腐脑”这些细节潜心会文,从一“凉”一“热”对比中,结合场景与细节的“心理补白”,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随即补充了一幅鹅山高小父亲帮“我”铺床单的绘画。这个过程使场景的细节变得可视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真实感受,真正进入到了文本所构建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文本的深度研读。
王文丽老师执教《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是一节安徒生童话导读课。王老师向我们传递的观点是:追求简单而快乐的阅读。第一是要尊重儿童的阅读喜好。不拿自己一个人的口味去限制所有人,就如在家里做饭般,要允许什么样的口味都存在。第二是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从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读到的书目文体不一样。有儿歌、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外国名著等等,编者这样选编的意图是什么?他希望我们的孩子别偏食,什么样的东西都吃一点儿,强身健骨。第三是推荐儿童喜欢且优秀的书目。老师是阅读的引领者,要善于给学生推荐各类有价值的书目。第四是创造儿童喜欢的共同形式。教师要思考怎样的推荐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爱读的兴趣,能够真正达到爱读的目标?
孙庆博老师执教《穷人》。孙老师整节课设计了两个板块:我会读,我会写。他抓住课文第二、第九小节,引领学生阅读领悟小说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第二自然段对桑娜的心理描写,从侧面反映他们家里的穷,为下文写他们一家人的善良做了铺垫。第九自然段,写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的忐忑不安,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和标点符号感受桑娜那颗不安的心,矛盾的心,善良的心,更突出了桑娜的善良。作者紧紧围绕小说的特点让学生去对比感悟,感受主人公的勤劳善良和乐观。描写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自然段是旁白式(第三人称)写法,第九自然段是独白式(第一人称)。学习了心理描写方法,孙老师结合学生生活安排了四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这节课孙老师聚焦到课文最重要的地方去教,通过品读语言、想象感受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
赵昭老师执教《月光曲》。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月光的魅力,赵老师首先抛出了五个简单问题,“快问快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随即提出五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们“想想再答”,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赵昭从小说四要素重新解析《月光曲》,让学生意识到这个故事“时间模糊、地点不详、人物普通、事件偶然”,从而引导学生发觉故事是假的。又通过其他经典文段,让真假意识强烈的小学生接受“传说是假的,但传说里的精神是真的。”
魏星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四年级第八单元《中华人物智慧故事》。一个单元使用同一个思维工具。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境创设——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大情境"串联起整个单元,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
2、深度学习——以"大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通过"大板块"设计,将学习活动贯穿始终,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3、 思维发展——以"大策略"为支撑,通过"大项目"设计,将思维训练与语言实践有机融合,使学生的言语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在他的报告里为我们解读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六种基本形式:单篇渗透式;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全景探究式;互文比较式;习作驱动式。
追逐名师,靠近名师,成为名师。本次活动真正做到了名师引领示范,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又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之后的教学中,以此活动的心得为契机,在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