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日渐寒冷。秋冬季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如:流行感冒、水痘、手足口、秋冬季腹泻、诺如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很容易在抵抗力低的孩子间传播蔓延,让我们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发生传播。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传播途径
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通风,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其后洗手。
3.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戴口罩。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传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人在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时,易感染病毒引起发病。直接接触也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触摸被污染物体后的手再去接触食物,食用后也可能致病。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
3.去公共场所要戴口罩。
4.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屋内空气流通,不去人多处。
2.平时饮食要规律,不吃刺激性食物。
3.让孩子多运动运动,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幼儿。
主要症状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引导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
2.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居家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主要症状是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污染。
预防措施
1.尽量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场所。
2.如要外出,要佩戴口罩,防止鼻腔和口腔接触病毒而导致发病。
3.在平时可以多喝水,屋子要保持15分钟到30分钟以上的空气流通。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秋冬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幼儿。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是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传播途径
由接触或飞沫传染。
预防措施
1.及时接种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4.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5岁以下儿童也可感染并发病。
主要症状
以咳嗽和发热为主要表现。 大多数患儿呈阵发性刺激性剧烈甚至是痉挛性干咳,逐渐伴有白色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婴幼儿常伴有喘息、气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伴有发热,以中高度发热多见,多为38~39℃之间,也可低热或无热;部分患儿发热时伴畏寒、头痛、胸痛、胸闷等症
传播途径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故需做好通风和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等。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防护自己。
3.注意手卫生。
4.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百日咳
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它是卵圆形短小杆菌,因此也称之为百日咳杆菌。
传播途径
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由于该菌在体外生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
临床表现
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3~21天,平均7~10天。病程可长达6周。常见症状:犬吠样咳嗽、发热、流鼻涕、口唇发绀、流泪、抽搐、大小便失禁、水肿、吸气时有蝉鸣音。
典型的百日咳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卡他期(前驱期):从起病到痉咳出现需7-10天。疾病开始时类似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4天后其他症状好转但咳嗽加重。这个时期疾病的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痉咳期: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短促的咳嗽后伴一次深长的吸气,发出鸡鸣样吼声,接着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天可达十余次或数十次,白天症状较轻,夜晚加重。这个时期短则1-2周,长则可达2个月。
恢复期: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直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这个时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则可绵延数月。
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人群免疫力
4.药物预防
家校配合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
2.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学生所在班级老师,如果诊断为传染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学生的身体健康。
寒冬将至。各位家长朋友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学生的身体状况,提前做好各项预防保健工作。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宣传科普小视频
班主任在班级群进行宣传
家长收看宣传并进行朋友圈转发宣传
制订《长岭县第一小学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
培训会议
课间小视频宣传
长岭县第一小学
策划、编辑:王莹
终审:满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