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从“课程标准研制与教材编写”、“学科教师培养与培训”、“学生学科能力素养发展研究”、“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以及“学生教育团队运行机制”五方面,详细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建设工作内容,引领我们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学科教学改革、教育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教学成果培育等教学研究工作。
课堂精彩片段
精彩授课现场
我们一起听听第六小组的课程教学论教师聆听专家学者讲座后“生成”的故事。
孙卫红
作为体育教学法老师,曾经三次带队参加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也曾多次参与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题研究,有着丰富体育教学实践的我,却在做科研工作中异常艰难。今天听郑国民老师的课,领略北师大学科教育团队几十年的积淀历程,感触极深、收获甚多。所有的实践都必须通过学术的提升,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才具有力量和生命力。老师强调了学科教学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要丰富学习经历,开阔学术视野,持续积累,以及最为重要的,与领域专家及一线老师开展合作,做团队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自己投入不够的,这应该是自己以后要加强的“有为”。郑老师的课仿佛在这次培训中做了最后非常关键的总结,提醒自己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把收获转化成真正的获益。相信未来,通过努力,我也能在体育学科教育领域留下自己的成果;相信我们岭师学科教学的团队,通过齐心协力的团队建设,也能在学科教育领域建立自己“位”。
涂湘东
郑国民是课程与教学论的专家,也是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团队的领军人。郑教授的讲座从我们学科课程的专业地位聊起,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然后郑教授从个人专业从来谈起,呼吁我们在座的学员教师要改变自身专业位置,必须由改变自身做起,争取做到有为才有位。如何做到“有为”?郑老师说我们应该保证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生成自己的教学故事。而后郑老师风趣生动地讲述了他在北师大从教经历的三次特殊故事,以此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的体会;再者 ,郑老师建议我们教研与教学相结合,鼓励我们主动与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合作,为教学成果奖申报做储备;再者,就是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这些建议切实中肯,让我们醍醐灌顶。郑老师谦谦君子的风范、谦和友善的姿态,让我们看到了学者应该有气质;郑老师的讲座也让我们看到自身不足,反思个人专业成长的可能路径,努力生成自己的教学故事。
李妍
作为一名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论教师,周钧教授的《课题申报书撰写指导》讲座,指导我在职业教育教研课题申报要有更高成果。刘美凤教授的《教学模式变革》讲座,教导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有创新。王维荣教授的《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与评价》讲座,点拨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强化培养学生元认识。陈星火教授的《AI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讲座,引导我要有自动学习AI并在课堂教学实践运用AI的能力。董艳教授的《STEAM教育的理论、实践与前瞻》讲座,启发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有跨专业设计思维。郑国民教授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建设》指引我要“有为”才“有位”,跨专业团队系统合作能促进高质量职业生涯发展。努力学习,持续学习,争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四有”好老师。
刘永胜
这次培训对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书法专业在岭南师范学院是师范专业,但目前全国并没有专业的教法学科及教法老师,我也是临时进入角色,对教学法的理解是很朦胧的,有些领域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和其他的教学法老师相比较,我的认识是很不足的。
印象最深的是刘美凤老师讲授的《教育模式的变革》,其中对几种教学模式的讲授对我的教学触动很大,我从未真正意义上理解教学环节对教与学的影响。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去应用。其次是郑国民老师的讲授,宏观视角,高屋建瓴,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坚韧的品质,对专业持续的深入探究的耐力,及开阔的视野,如此方能有所收获,希望有机会能继续聆听学习。
余小杏
郑教授从教学团队建设与团队协作、课程改革、学科发展方向等角度分享了其多年来的收获与心得,为我们的学科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一名刚评上中级的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任教师,郑教授对课程内容改革的案例展示为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线索,明晰了未来教学的方向。郑教授指出,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可以从一流课程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教学名师评比、课题或论文撰写与申报等方向开展后续的研究,提前明确相关要求,积累教学成果,尽早实现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样。希望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们都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作为”。
课上提问环节
课间活动剪影
第六小组成员与郑国民教授合影
岭师全体学员与郑国民教授合影
课堂精彩剪影
制作:第六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