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学校名校长名师引领 聚焦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 讲—研—思”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
万柏林区实验中学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我校教师更加高效精准地学习新课标,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我校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实现新课标落地,在校长李爱莲名校长工作室的带领下,包括四个语文名师工作室(赵永红工作室、张志芳工作室、孔慧珍工作室、杨溪工作室)、三个数学名师工作室(张红霞工作室、郝月娇工作室、苗慧慧工作室)、两个历史名师工作室(闫春香工作室、刘欢工作室)、两个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牛钢工作室、张婷婷工作室)、王彦立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王晓瑜音乐名师工作室在内的万柏林区实验中学13个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 2023年教师“讲——研——思”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
活动由副校长王彦立主持,分两天进行。10月26日首先开展了文科教学研修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一、张素芳老师做课展示
二、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语文教研员:李建军老师讲座指导
三、李爱莲校长总结发言
教师做课——精彩纷呈
张素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拥抱充实人生 消弭精神内耗》——八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做课展示。张老师的课堂重点突出,环节紧凑:
一、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理清思路
2、结合情境理解作者对生活思考。体味不同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二、情境设置:
针对如今很多同学们想的很多,做的很少,内心焦虑以及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因为糟糕的结果而延迟等心理问题,以心理社团的身份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借助本单元文章,请我们帮助这些同学们走出精神内耗。
布置任务群
任务一、精神解构
课文中的精神榜样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品质面对人生?
第一步,读文存疑。阅读《纪念白求恩》和《植树的牧羊人》两篇课文。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第二步,人物档案 。用“画、析、答的方式对人物进行分析,展现出人物身上的品质。
第三步,聚焦对比。将白求恩同志与少数人进行对比,牧羊人的情况与高人的情况进行对比。
第四步,打破困扰。结合榜样,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想,为处于精神内耗的同学们走出阴霾出谋划策。
任务一的环节中,学生参与度很高,利用学案完成了张老师布置的任务清单。
任务二、明确路径
结合超级话题选择方法帮其解决问题。
第一步,梳理明确思路。以鱼骨图的方式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诫子书》的行文思路。
第二步,启示明确路径
通过复述故事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得出启示并进行了分享。
任务三,内化能量,消弭内耗。
张老师请同学们选取近三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进行摘抄积累,引导学生分享身边这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强大的人物,并推荐阅读张晓萌的《守山人》等文章,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整堂课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组织有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研讨——互相切磋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李建军老师请在场的老师针对本课谈自己的感受,并对大单元教学提出一个自己的困惑。
刘婷老师谈到,整堂课学生的参与状态很好,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以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非常新颖且有特点。刘老师提出,如何在一堂课当中贯穿始终,如何能够在完成有难度的任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她大单元教学中的困惑所在。
曹晓宇老师分享到:本节课,张老师抓住了第四单元的关键词——思考人生,用精神品质将人物贯穿起来。但是,一节课如此大的容量,是否能全部吸收,是否能落实到位,值得深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能否从多个角度切入本单元,本单元教学的核心词是否单一?
郭翀老师对张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她听过的最新的一节语文课,一堂课贯穿了四篇文章。但同时也要思考,本课时是否属于对于文章进行深入解读之后的拔高和提升?
最后刘欢老师从新课标入手,分享到新课标要求基于情境、高度参与、深度思维、问题导向的教学,她认为张老师这节课任务情境设置的非常好,但是学生没有达到全部的高度参与。她的困惑在于大单元教学容量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专家指导——高屋建瓴
针对老师们的分享和困惑,李建军老师给予了总结和指导。
李老师谈到,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聚焦大单元。以本课为课例,李老师分享了以下几点。
第一,解读教材。张老师本课的立足点放在了现代人的现代病——精神内耗。一个人有了理想,自身可以发光,具有人格魅力和定力的话,就不会焦虑。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在单元概念上是高度统一的,具有相同的核心主题。李老师建议,教学时应将本单元整体进行分析,如文体分析、课型分析,并加入写作课和综合性活动,这样单元教学完成的更为完整。
第二点,打破单元的单位设计。从更大的一个整体和范畴入手。并请张老师分享她前期的准备,包括理论学习、教材研读、材料整合。
第三点,大单元的误区。第一并不能将整个单元揉到一课里;第二,课下的预习、自习是否有必要?第三、一课容量过大,有无法落实之嫌。
第四点,“双基”是基础。大单元的单元理念没有错,但落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时候,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仍有必要,否则就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最后,李老师谈到应有的课时不能少,大单元是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一个方法论,并不是理念。绝不能因为大单元教学而缩短我们原本应有的教学课时。
分享了一系列大单元教学的心得之后,李老师还以本课为例为我们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
首先明确本单元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抓主题,其次是研读课文,将写作综合性活动通过情境式的任务一起放到本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张老师谈到了可以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作为导入,切入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方法,进行教学。
任务一——找人物。四篇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从题目到内容事实,指导方法,尽快引导学生入文。
任务二——说故事。人物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两个任务以跳读的形式放在第一课时完成。
第二课时——如何摆脱人生困境的?以人物档案的方式局部精读细读,触及人物的内在精神内核,让人物在孩子们的心中可以真正的活起来、站起来。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人物的精神品质水到渠成的流出来,而不是费劲的挖出来。真正做到走近人物身边,走进人物心里。
任务三——你愿意让哪个人物陪你走一段路?在七年级这个新阶段、新环境,你会选择四篇文章中的哪个人物陪你走一段路?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颁奖词,或选择一个人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
李老师的设计操作性很强,给老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李老师的分享结束之后,又请三位年轻教师谈到了他们的收获。
刘洁老师通过本课本讲座学习到,大单元教学不是局限于一个课时,让教学实践变得更轻松了;车颖慧老师谈到,大单元教学能力其实就是一个迁移整合的能力;王惠老师谈到,“双基”仍然很重要,要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水到渠成的完成应有的学习任务。
校长总结——明确方向
活动的最后,由李爱莲校长总结发言。李校长谈到三点:
一、从做课到点评,李老师娓娓道来。在互动中阐明道理,大单元是什么?是要让大家站在一个高度上处理,帮助学生达到一个目标,绝不能一节课就完成。学科的素养要通过实践去落实,大单元是一种方法和途径。
二、通过课例,李老师指导我们大单元如何设计,要抓主题,要情境设置,要完成任务群。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从基础到精读,读、写、思、悟四个环节缺一不可。研读、精读的目标是为了体验和感悟。进而形成价值取向。
三、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思想,而思想的来源在于读书。阅读使内心充实和快乐,使我们变得有韧性,变得刚强,让我们每一位老师去带动学生,让我们共同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最后,李校长感谢李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一场有智慧、有启迪、有实操的精心讲座。
10月27日为理科专场,由四个环节组成:
1、苗慧慧老师做课展示
2、李亚辉老师课例展示
3、万柏林区物理教研员:李亚辉老师专题讲座
4、李爱莲校长专题讲座
教师做课——再现真实课堂
苗慧慧老师首先展示了一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回顾与思考,苗老师这节课体现了立足课标,践行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引导同学们进行学习。
这节课首先以10月份本班某同学家用水量的真实任务情境为切入点,引出问题 -----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简单应用,然后对有理数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复习。整节课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探究,问题层层深入,解题难度呈螺旋式上升,题目紧扣本章课标与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堂及时关注学情并进行反馈。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以节约用水为话题进行了思政课教育。
课后,苗老师认真对本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七年级学生特点以及课本知识的进度情况,以真实任务情境引入,然后从概念---计算(运算律)---应用进行梳理,同时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同时把数的计算类比到整式的运算,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节课给了学生及时适切的评价;整节课目标明确,流畅,掌控好,语言表达准确。
任务情境和知识点结合不是特别紧凑,没有将大单元教学和单元复习课进行区分;针对提出的问题应该更多关注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就问题论问题,就知识点论知识点。
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深度学习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以教材单元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提炼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目标体系,向内深入挖掘、向外联结与拓展,合理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整合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
郝月娇老师评课谈到:苗老师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水表读数题型,范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 在这节示范课里,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围绕小升初孩子们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李亚辉老师评苗老师课:1.评价到位,整节课给了学生及时适切的评价。2.整节课目标明确,流畅,掌控好,语言表达好。3建议将任务情境和知识点相结合,将大单元教学和单元复习课进行区分。
专家指导——课例讲座相结合
本次活动第二节课邀请了万柏林区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李亚辉老师进行研讨,首先视频播放了李老师在2022年录制的一节课《汽化和液化》,本节课以汾酒酿造中的蒸馏过程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记录,研读数据,观察实验变化过程,解读其中的物理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整节课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践行大单元教学,围绕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深度思考,是一堂非常好的优质课。
课后李亚辉老师引领万实中理科老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大单元,什么是大概念,大任务;从单元结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突破,实现“圆融通透”,使课堂不断增值。李老师从自己备课经历讲起,长达九年,以热学《汽化和液化》为依托,好课进行三次大的突破,这堂课,开始以人工降雨为主线,手绘塑料纸收集数据的1.0版;再到炒冰激凌不化的2.0版;最后选择了制作汾酒文化主题,采用Origin软件现代计算机技术成图像,一目了然。不断研磨,懂得取舍,最终成就了一堂好课。所以说一堂好课,研无止境。
校长讲座——启迪教学智慧
活动最后,李爱莲校长为我们做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需做到的六点建议》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李校长首先提到了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
明确学生学在何处,用学习方式加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形成一定的目标体系,指导我们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内容,将学科素养具体化。
第二,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一定是深度学习。
需要教师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校长提到了四个关键点——高认知、高投入、真实任务和反思,分别对应起点是理解、全神贯注、结合真实情况、在悟中学。
第三,采用单元备课,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
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一个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四,“用教材教”的实质是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其次,在教材处理需要通过三化以实现三有,即知识条件化—实现有趣、知识情景化—实现有用、所学知识结构化—实现有意义。
第五,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会什么,达到整体一致性。
第六,教、学、评一致的教学。
课堂要分段,每个时间段聚焦一个目标,围绕每一个时间段的目标要进行教学评价。获得学情,分小步走,步步为营抓落实,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李校长总结到:教师观念转变很重要,我们要将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结合起来,利用好公开课的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进步、成长,呈螺旋式上升。
最后,李校长向全体老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教书先育人,书好教,人难育,希望涌现出更多的名师,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大家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会后,各位名师也分享了两天教学研修活动的收获:
赵永红老师: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它对于改变教学知识点锁碎、学习结构不成系统等“散、浅、低"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面对大单元教学这个课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探讨。既不能被“大”字所惑,盲目抓“大”放“小”,片面追求以“大”为“新”;也不能弱化、淡化课文教学。这样会失去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积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等方面应该有的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地去发现规律,尊重规律,把握规律,站在新课标和教材之上,高瞻远瞩,把握全局,从“小处”鉴别、选点、定点,让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落实素养,这样大单元教学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张志芳老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等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为核心,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引领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我们从大视野、大概念、大情景、大问题、大任务角度去重新架构单元整体内容,突现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以典型学科实践活动推进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对老师们是一个大挑战。尝试即是挑战,开始就是进步。相信在教学研修活动一次次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能转变理念、改进教学、跟进反思、收获成长。
孔慧珍老师:通过本次研训活动,我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单元教学的“大”,在浅层上,指内容的多与广;在深层上,要求精与深;语文老师要有“大”的教学视野,能够形成整体性的教学思路设计、整合性的任务、注重创设真实的驱动型的任务情境,以此达成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目标。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指教材单元,它可以是专题学习、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阅读文本、合作探究、写作输出,最终达成素养提升。我们要重视大单元教学的“小”,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整合必须建立在对单篇课文的深入理解上,仍然要重视“双基”的落实,训练的能力点要小,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能力的提升。
杨溪老师:通过这次的教学研修活动,我认识到大单元的“大”是大观念、大任务、大情境的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时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 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并且不能丢到“双基”。在设计时要注重整体性——由零散走向关联,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问题;关联性——大单元内的每节课之间、大单元之间呈现出关联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主驭次,做到环环相扣,真正培养出学生的深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次学习,使我无论是在教学意识上还是教学行为在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摸索探求向更高水平的授课教师看齐!
苗慧慧老师:听完李亚辉老师的课,讲座和李校长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现有以下收获:
(1)对“大单元整体教学”的重新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深度学习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以教材单元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提炼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目标体系,向内深入挖掘、向外联结与拓展,合理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整合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的教学方式。
(2)如何设计大单元:
要有大视野,大概念,大情境,大问题,大任务。
(3)数学进行大单元时传递给孩子们的是: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4)“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不是“单元”的整体复习,平时点的新授课也可以用。
闫春香老师:大单元教学是基于课程与教材的将课程内容结构化及知识点儿之间的联系,但不是大到点到为止,大单元教学不只是单元教学,一课内容也可以大单元教学,并且不能舍本逐末,丢掉双基。我的体会是,不管什么样的教学,要看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教书,不能只追求分数,而是要努力走进学生灵魂。
刘欢老师:沐浴着新课标的春风,享受着新课标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为期两天的活动为我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够,我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其他人的经验,充实自己的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学之中。
张婷婷老师:单元整体视觉的“大单元教学”具有“大主题”统领、“系统化”分析、“整体性、一致性”编排、“结构化”关联的内涵特征。所以要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必须把凌乱的知识揉碎了再重新组合。老师们要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出发点,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就能让知识间的联系更清晰,进一步促进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
王晓瑜老师:通过两天大单元教学的听课、学习,收获颇多。首先,抓核心词,用大概念,核心概念来设计教学,在授课时分点、分类型、分块来实施;其次,用大单元的方式途径来实施音乐教学中的“53344”(即五个课程性质、三种文化、三个基本理念、四个核心素养、四大艺术实践);再次,通过大单元的建构,分块分类型的实施,最终使学生体验、感悟音乐学科的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人文性等,触动学生的内心,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两天的教学研修活动,让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教学的过程,确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带给了我们每一位老师新的挑战和新的机会,相信此次名师联动活动,对我们每一位老师接下来的教学都起到了启迪和引领的作用!让我们在教学的路上,继续并肩携手,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