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共筑教师梦"

--信息科技组读书分享会

用户16338199
创建于2023-10-30
阅读 8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医愚。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看我组老师的阅读风采

陈娇娇老师分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信息科技》

读书心得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陈娇娇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创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环境。这个数字化环境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赋予了信息科技课程新的内涵。当学习者从信息技术初学者变为数字原生代时,信息科技课程就不再局限于一般的技术操作,而需要通过变革切合新时代学习者的需求。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要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内容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组织与安排,体现出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的特征。其中,小学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课程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容模块,二是跨学科主题。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本书从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与挑战、课程内容与教学、课程评价与资源三个方面解析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理论依据、实施方法与策略、课程评价与资源建设,并提供了教学案例。

    我就围绕“以身边的算法为载体,使学生了解利用算法求解简单问题的基本方式”的教学设计浅谈。

    1. 从生活体验或典籍中的故事出发,将算法学习要点贯穿于问题求解的过程中。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或《九章算术》等典籍中的适当问题出发,将算法学习的要点贯穿问题求解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算法的具体讨论中养成算法思维。避免空洞地讲授抽象概念,也避免出现只用抽象语言解释抽象概念的情况。例如,猜数字游戏、物品分类、信息加密、韩信点兵、鸡兔同笼、投票选举、莫尔斯电码的翻译等,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从讨论这些问题引入算法,学生便会形成自然的认知关联。也可以从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等背景中提取算法问题作为教学实例。

    2.通过游戏活动,并结合实物或动画,引导学生利用算法分析,完成复杂问题的抽象与分解,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常见且喜欢的游戏活动组织教学,提供相关实物学具或演示动画,在分析实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与操作步骤,完成将复杂问题进行抽象和分解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例如,二分查找法是计算机中常见的算法,猜数字游戏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关联,在猜数字游戏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即当猜数字的学生说出数字时,另一位学生将其与正确数字进行比较,给予“猜对了”“猜大了”或“猜小了”的回复;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析出最少猜测次数的方法;最后总结问题求解方案。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就经历了分解问题和抽象特征的过程。

    又如,冒泡排序是计算机科学学习中常见的算法,排队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师在讲解冒泡排序时,可以让学生在对冒泡排序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选择班内4~5位学生随机站位;然后遵循冒泡排序规则,让学生在教室内依据相关数据,如跳绳数、百米跑测试时间等进行排队。通过实际体验,加深学生对于冒泡排序规则的认知体会,从而抽象出算法的概念。

    3.采用“一种算法多种描述”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深刻感受算法的不同描述方式,并了解各自的表达特点。

    算法的描述方式有很多种,如自然语言、流程图等。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一种算法多种描述”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问题求解方案。在流程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流程图的绘制规则,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绘制流程图,使学生对问题求解的具体操作步骤产生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例如,关于“判断正负数”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然语言或流程图在线绘制平台进行算法描述;然后让学生分析两种不同描述方式在表达上的特点,从而对算法的不同描述方式形成直观感受。

    综上所述,算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经历用形式描述算法的步骤、找出给定问题的算法和选择最有效算法的过程,更加深刻地体会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提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效率,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符兆丹老师分享

  读小学信息科技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心得心得体会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符兆丹

     

    暑假期间,我读了小学信息科技《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使我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及未来的教学生涯有了更加深刻的意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的展开。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应运而生。下面我就关于小学信息科技《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如今,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纷纷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信息技术课教师是不是也要转变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呢?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今天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是基于网络的,这就需要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提供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以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在这个教学与学习的环境中,教师的“指导”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教师不能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整齐划一”的指导,而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个别性。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帮助”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学科,也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处于“半主动状态(积极参与)、半被动状态(教师牵引)”下,而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变大,学生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因此,学生怎样取得及时的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如今,学生对微信、抖音的欢迎程度已出乎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把自己的微信号和校园公众号等告诉学生, 提供“在线式”、“后援式” 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小学信息科技《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必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学习软件应用的初期采用。这是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在讲授《文稿的美化》这一课时,就采用了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和已美化好的文稿。上课开始, 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演示已美化好的文稿,通过漂亮的文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已制好的课件并告诉学生如何在学生机上使用,最后让学生一节课内利用模板、背景和插图将上节课制作的文稿修饰漂亮。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师的课件自主学习使用模板、设定背景、插入图片,自主确定学习的顺序和时间。

    (二)自主化研究性学习模式

    自主化研究性学习模式,实际是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的综合。它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后进行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主动学习精神,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为目标,以小组协作方式进行创作和应用,以作品考核方式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协作学习则通过学习间的交流、沟通、争论、协商,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三)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使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 认识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小学信息科技《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是应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要将其理论充分地发展起来,还需要我们信息科技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信息领域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吧!

    2023年9月16日

文幸老师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文幸

    本学期我校下发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关老师认真阅读学习,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已然成为现代生活的根本,不懂计算机在这个社会只会越来越难以生存,最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本人逐渐熟悉并掌握计算机流程的具体操作知识,包括一些基本的语言程序,数据库知识等使我对计算机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 为将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前,我总认为学习计算机能满足自己方便使用电脑就够了,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学习,才发现计算机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以前的知识不过纸上谈兵,倘若将那些书本专业理论性知识搬上实际应用,我真的是无从下手,原来自己真的只是懂了一点点皮毛而已,同大多数人一样,顶多算会使用电脑上网而已。想来挺对不起自己所学的专业。

     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重新定位了自己对计算机的认识,我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让自己成为更专业的计算机一份子。

    通过学习我对于计算机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何杨杰老师分享

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有感

                                                   何杨杰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信息科技、理解信息科技,同时把学习到的信息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信息科技,感到学习信息科技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3、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信息科技与生活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4、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总之,通过此次读书分享活动,让我们受益良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后,一定要多读书勤读书。

阅读 8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