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学科(名师)工作室”2023年第4次研训

创建于2023-10-30
阅读 465

新课标、新中考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初中科学学科工工作室2”于2023年10月26日-27日在黄岩区实验中学举行第4次研修。

本次研修,是朱红名师网络工作室和黄岩初中科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坊牵头的联谊活动,本次活动由四位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展示,三位名师进行了内容深刻的讲座。每位学员在本次研训中都收获满满:

陈蓉蓉:今天聆听了许多公开课,收获颇丰。来自华侨中学的周嘉琦老师上了《探秘管道疏通剂》一课,周老师以视频导入,通过事实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猜想,并让学生养成科学猜想有依据的科学态度。在学生提出猜想后,周老师及时进行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在碰到较难知识,离子的检验时,周老师先将较难的阳离子检验,如何排除干扰离子教给学生,为后面阴离子的检验提供了脚手架,锻炼了学生不畏艰苦的精神。在课程的最后,周老师让学生课后对比真实疏通剂的成分与效果,让学生带着疑问来课堂,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让学生心中留下好奇的种子,不断地去探索。

朱朝阳:今天十分有幸运听到了周嘉琪老师上的《探秘管道疏通剂》这节课,本节课周嘉琪老师首先展示了一段疏通管道的视频,堵塞的管道在白色粉末的作用下疏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白色粉末中有什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当中的管道堵塞物时现象,根据现象的特点结合原有的知识提出合理的猜想,里面可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钠,次氯酸钠,氯酸钾,面对众多的离子,为了避免学生没有思绪,周嘉琪老师用了一种搭台子的方式在检验阳离子的时候给出方案的选择,让学生思考离子检测的顺序,同时,引入新的知识,通过焰色反应来检验钾离子和钠离子,这样一个搭台子的形式,让学生对方案有一个基础的评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对阴离子的检测设计合理的方案,然后在讨论检验阴离子时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白色粉末所含的物质。本节课条理清晰,设置由简到难。充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收获颇丰。

程译磊:今天有幸听到厉金海老师所上的建构解决问题模型——以化学方程式为例,这节课重点不在于教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题目的完成,而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例,从几道题目中获取该类题目的共同特点,并根据特点建立一套解题模型。厉金海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少的题目解决最多的题目,也就是仅仅只需几道题,将解决问题的模型进行建构后,学生在遇到任何同类型题目都会有解题思路。

胡旭红:朱老师的课《制作自热火锅的发热包》采用情境式的复习课,以生活中常见发热包为载体,贴近生活也很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也非常投入。这堂课让学生经历产品制作过程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找发热材料,贴合学生现有知识。结合了九年级第一章的知识点,哪些物质两两混合反应会放出热量,学生寻找出来非常简单。第二个环节是怎么让它发热的持久一点,找一个辅助材料,提升能力。第三个环节是怎么样优化配比。这节课让学生明白要设计这么一款产品,除了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其实不是把它们混在一起就完了,还要去调节它们之间到底量多少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所以朱老师还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画一画混合后温度变化图像,并分析为什么这么变化,提升学生的思维。

胡婧玲:彭林巧老师的新授课——天气预报,这堂课彭老师通过锋面模型让同学认识锋面,并利用该模型模拟冷锋,暖锋过境,彭老师用模型方法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解决本节课难点内容。在冷暖气团相遇问题上,碰老师选取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实验视频,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到冷气团与暖气团的运动轨迹。在生活中学生很难有这种直观的体验,当然如果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就更好了。从彭老师课堂可以看出她基本功强,亲和力强。

李明燕:徐老老师对朱老师《自制发热小火锅》从三个"有"进行了点评。1、有意思: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驱动问题,以发热包为载体,接近学生生活,从难到易层层递进,寻找发热材料,测试发热效果,改进发热材料,寻找材料各成份的最佳配比。

2、有意义:当发热不明显时,寻找更优材料,从真实中来到真实中去,最好去买来成品的发热包与学生自制发热包温度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制作中获得成就感

3、有可能:紧扣教材课标,在寻找发热材料最优材料配比时,将数据绘制图形,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真实的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张菁菁:单老师对周老师和彭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首先针对周老师的课,这是一节紧扣素养目标的探究实践课。单老师对其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该堂课始于疑,终于疑,是这节课的结束,却也是新问题探究的开始。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例如针对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可以给予学生充分观察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给出问题,让探究层级提高一个维度。做出假设时,可进一步明确观察要求,操作步骤,让学生充分调动五官获得大量直接经验,从而基于事实与已有知识,做出合理假设。针对离子的检验环节,可以搭台阶的方式,对学生方案中的步骤进行追问,深挖背后的原因。针对彭老师的课,单老师也直击要害,认为可以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紧密,结合当地的天气,分析其前后变化,从而突破难点暖锋冷锋的学习。

周金鑫:浙江省特级教师朱红老师作讲座《科学之变与不变——新中考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思考》。朱红老师结合函数关系在电学中的应用、表格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等案例,总结了教师引导学生解计算题型时的各类思路技巧,为我们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启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带领学生盲目刷大量的题目,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并能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此外,朱红老师指出,新中考背景下的命题将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升,也让我们感受到,在新中考背景下,我们老师必须更新教学模式,不能只抓学生的做题,更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科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考试,在思考中成长。

阅读 4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