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瑞和美谐振课堂纪实
——张明全 侯春英
近两个月的潜心研究,又两个周呕心沥血的创造性努力,驻校专家崔成志教授的手把手指导,化学学科组包保领导李进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何勇主任、化学组组长周长波老师的全程指导跟进下,何茂瑞老师携课《铁及其化合物》及高一(1)班全体学生潇洒而来,向您展示,请您指导。
化学之美,美在千变万化。何老师通过问题提出的多样性,视频图片资料的精彩性、实验及学生展示的趣味性,打破了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停学生记的传统课堂模式,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驱动课堂,以类价二维性主导学生思维,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到瞬间的三色变化:氢氧化铁由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体验化学变化之美。
课堂之美,美在和谐共振。何老师通过问题的有效驱动,引发认知冲突,学生真实合作,高效交流见解碰撞,观点交锋,达成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在何茂瑞老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究声中,得出了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最简单最合理的的方法,体验了化学课堂之美。
改革之美,美在硕果累累。高一化学组全体成员课堂上认真观摩学习,评课中积极讨论发言,收获满满,沉浸在和美谐振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之中,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高一(1)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独立思考,分组实验,踊跃展示,增强了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获了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
满载专家和领导的倾力帮助,高一化学组全体成员: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立标人 何茂瑞
时人不识凌云木 , 直待凌云始道高,这两句诗是我对和美谐振课堂和学生的重新认识。我更在磨课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确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有些期待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逆生长。
1、 和美谐振课堂是老师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必不可少的旅程
多年高三的教学经历,使我对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非常熟悉,我自认为高考中考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自己把握的都非常到位,并且有方法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但通过这几天的磨课却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很多想法都欠妥当。
我根据自己对和美谐振课堂的理解设计了«铁、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这堂课,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重点放在化合价变化、产物的推断和制备物质的外部条件的控制上。通过磨课发现很多问题台阶太多给学生留的思维空间太少,有些问题指向不太明确,还有问题过多没有有效整合,容易使整个课堂割裂。通过崔院长和老师们的指导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第二天信心满满去上课,学生讨论热烈、展示积极、相互补充、相互质疑。虽然我说的话少了,但是自己感觉学生对于知识的提升应该比老师讲要深刻,而且明显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我以为自己已经把握了和美谐振课题的精髓,只是犯嘀咕:学生的课下预习压力不小,不好把控学生。想不到的是,崔院长好好的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放下了对和美谐振课堂的误解,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和美谐振课堂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不注重基础,而是通过课堂使整个知识形成完美的整体并得到相应的升华。崔院长要求必须要让学生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展示以确定学生对基础的掌握程度,并与能力形成闭环,以便更进一步提炼出规律和大概念。
最后一天立标课,虽然较好的完成了任务,但是更多的是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长时间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课方式使我习惯了由大概念逐步解析,现在要求逆向产生大概念,自己竟然很不适应,很多地方竟然提升不到一定高度。这也是我需要成长的地方。
2、 和美谐振课堂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以前总是抱怨老师一个问题教了多遍学生还是出错,想过改进的措施:严师出高徒,严厉一点学生就会用心一点;深入浅出一点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一点等等。而通过这几天的磨课,我发现我们都是一厢情愿,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发展。
这几天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做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表现会出乎你的预料。最后一天立标课增加了基础内容的展示,展示的内容竟然比我想象的要多的多,学生手头的资源是整个互联网,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了,给他们任务必然导致很多学生学到的比老师教的要多。讨论后的展示阶段,除了开始有些拘谨,等一个同学开了头,后面就都争先展示答案,学生不是不积极表现,是我们没给他们机会。更有感触的是立标完的下午我在普通班也完全用了问题驱动,而这节课还是个理论课,学生竟然能根据我引课时的铺垫和自己的生活常识把所提的问题都解决了,并且出现几次抢着回答的情况。这很值得我反思,也给了我信心。
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标准表达能力,同时能锻炼他们勇敢、坚韧的性格。而小组建设则给了他们一生的立身之本。我们不能只看到小组内的同学能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更应该看到的是小组建设对他们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是家庭生活的幸福。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3、 和美谐振课堂能够成就师生,师生就要成就和美谐振课堂
要想让和美谐振课堂切实有效不是简单一个立标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固有的讲课习惯,要将思维还给学生,就要以问题的形式重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备课组内要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每一个问题的生成,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必须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重点是抓小组的建设。通过小组建设,使学生养成课下预习、巩固、相互帮助的习惯。
汽车的飞驰,涡轮的旋转,一开始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而当我们一圈一圈反复地推动飞轮,飞轮最终就会转动的越来越快。让我们一起努力,一直到飞轮飞速转动的时刻。
向阳而生,追光前行
——学标人 彭照琪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什么人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在跟随何茂瑞老师的和美谐振课堂观摩学习后,我收获颇丰,感悟颇深。在这一段时间,我们高一化学组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真诚探讨,亲身体验了和美谐振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感受了和美谐振课堂的“和”“美”“谐”与“振”。我反思了很多,更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此次的和美谐振课堂课堂立标学习,犹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专家指导,引领前行。
在何老师的整个磨课、试讲、展示过程,崔院长全程指导,细心讲解,让我领略到了名师专家的风采,为我们这次立标课注入了源头活水。崔院长的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渊博的学识无不影响着我,这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为我们打开了和美谐振课堂的大门,让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化学的学习,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识可能是零碎的,但思路是整体的,教师要把知识打包处理,抛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问题,教师要给予知识的总结和思维的升华,建立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惊叹之余,更多是反思,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应该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接受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放手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出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特点。
二、 坚守信念,追逐梦想。
理想的火花,能点燃行动的热情。教育之梦是每一位卓越教师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在何茂瑞老师的立标课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老教师的教育情怀,重温到当年老师对我的教育与期待。和美谐振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老师对待学生,要像父母对待蹒跚学步的幼儿,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鼓励他去探索,包容他去犯错,引导他去成长。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应怀揣教育理想和信念,,以育人的境界和爱生的情怀,给学生点燃智慧的灯火,让我们的教育有灵魂,充满生命力。
三、学无止境,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我们组侯春英老师、张明全老师等在评课中,激烈讨论,积极发言,让我感受到老师们学而不辍的精神。侯老师对我和美谐振课堂实践课(济宁市视导课)的指导,苏校长对我的评课,让我懂得了教师应把和美谐振课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在当年新课改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力争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成为真正“敏而好学”的读书人、教育者。
和美谐振课堂,将带来教师和学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老师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通过角色的蜕变,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启发。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我会将和美谐振课堂的教学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这次的学习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力争让自己在执教事业中大放光彩。这一次的学习,是一场自我的修行;这一次的改变,助我们跨越新的成长阶段;这一次的学习,必定是一场美好的开始……
名师引路觅幽境,学友同行泛轻舟
——学标人 魏田杰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的高考制度的改革,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更新,“谐振课堂”这种适合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它有效的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应用“谐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养,是本次磨课主要内容。
一、智慧碰撞火花 思维点燃激情
何老师执教的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经过不断修改打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以问题为驱动,以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试验探究、老师总结提升等课堂形式。利用试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铁的性质、对应氧化物性质、氢氧化物的制备要素。每一个任务结束时,老师总结归纳:分析物质化学性质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两个角度切入,易被氧化物质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知识的内化效果达到最优化,提高了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
在崔院长的指导下,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对于课堂导入、问题设计、三个任务逻辑关系、课堂把控、课堂小结这几个过程进行精雕细琢,尤其对问题的表述、要求、逻辑关系进行逐个分析。在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度探讨。大家集思广益,发言踊跃。我在这个忙碌而充实的磨课过程中,也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我会注意将本次磨课收获运用到每一次备课讲课过程中,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注意预习材料的设计,学生的任务是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与学习新知识建立起联系,领会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导入要注意新颖,视频时间一般为一分钟左右,能抓住学生注意力。
在整节课知识点逻辑设计过程中,重点突出,任务设计要合理。要注意本节课知识点与之前旧知识点有没有认知冲突,利用这种认知冲突帮助学生辨析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易同,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在备课过程中着重问题的设计,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师生交互,扩展知识的深度。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获得了学习上的主动权。
整节课,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不插话,等学生说完,学生说完如有不足,老师不要着急补充,等学生补充,老师什么时候发言,说什么要精心设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合作进程,发现典型答案(好答案、警戒作用的答案),如果有小组需要,老师需要个别辅导。最后课程结束前,需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最后老师总结研究方法。
撰稿人 彭照琪
素材提供 甘盈盈 郑茂华
审稿人 李进 高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