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游牧中谱写,在迁徙中传唱的。民间传说中“哈萨克”有“白天鹅”之意,蕴含着自由迁徙的传统。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一生的生活写照。春天,牧人追逐着融化的冰雪返回到春牧场,冬天又被大雪驱逐着离开,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
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享用大自然的馈赠,千百年的游牧生活中,智慧的哈萨克人总结出自己的生存法则。
牧场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和冬季牧场。春秋牧场一般位于浅山,荒漠边缘,这里有充足的水源便于人畜饮用,有利于接羔配种剪羊毛等牧业活动,夏牧场则位于湿润凉爽的山地林间,草木旺盛,马牛羊可以吃到含有药性的植物,此时牲畜生长迅速体质增强,这也是牧民们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做奶制品,擀毡,参加集会。
各个牧场的轮回使用与季节紧密相连,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世世代代的沿袭中牧人早已将这一规律熟谙于心。所以,哈萨克人被称为世上走路最多的民族,搬家次数最多的民族。
转场就是其中最大的生活智慧,可以及时的给牲畜提供优质的牧草,保证牲畜的稳定生长和数量的增加,也是物种自然优胜劣汰。每一次转场,都承载着哈萨克人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
有人形象地将哈萨克人的转场比喻为树根到树冠的轮回,春季将牛羊赶往树冠,秋冬季又从树冠迁回树根,经过长途跋涉与大自然洗礼过的牛羊,得到的也是自然界的精华,体质非一般圈养的能比。
任何一件事情的开始,往往都带有美好的期盼,不论是进入春秋牧场还是转入冬牧场,都是为了物种的更好发展,趋利避害是人类本能的选择,转场对牧民来说更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转场的艰辛也不言而喻,寒冷,暴热,沙尘,劳累,长途颠簸,风餐露宿,还要应对种种的不测,长长的牧道,紧紧拴着牧人的心,也引领着他们一路坚定的向前。
北疆的六月是春天,春季转场才刚刚开始,转场就像一曲悠扬的牧歌,在草原上回荡……2018年6月5日--6月6日,我们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见证了哈萨克牧民转场的场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