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素笺淡墨
创建于2023-10-30
阅读 2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苏联最高领导人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英语: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1878年12月18日或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男,原姓朱加什维利(Джугашвили),格鲁吉亚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3][4][5]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外文名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俄语);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英语)

原名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

别名

索索(昵称)

科巴(年轻时曾用名)

菲利波夫(晚年化名)[1][2]

身份

政治家

国籍

苏联

出生地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省哥里市

出生国家

俄罗斯帝国

民族

格鲁吉亚

语言

格鲁吉亚语、俄语

出生日期

1878年12月18日(一说1879年12月21日)

去世日期

1953年3月5日

代表作品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主要成就

领导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领导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援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扶植社会主义阵营

信仰

马克思列宁主义

其他信息

毕业院校

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

星座

射手座

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

与中国关系

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于1937年8月20日与刚刚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一直到1941年初斯大林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愿队才撤离中国回苏联。[28]

1945年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在苏联保证“不干涉新疆事务,不在中国东北长期驻军不回,不以任何形式援助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一切武装”的条件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权独立国家。[29][30]

1950年2月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31][32][33]

阅读 2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