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中国,参加科举考试是读书人入仕做官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人向往着通过科举中第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步步高升的在途,而李大钊的赶考之路却颇有戏剧性。
10月30日上午9点,杨套马庄完全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故事准时开讲。
第一项:升国旗,奏唱国歌。
第二项:李大钊故事《孤竹“敬胜” 新学启智》开讲。
主讲人:六二班学生 王梓颖
李大钊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不小心用墨汁污染了试卷而落榜。1905年,他又与宋家学馆的同学赴往永平府参加科举考试。正当考试进行之时,9月2日,清政府颁布新诏令“自丙午科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丙午年是1906年,也就是从1906年开始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这就是废科举兴学堂新教育制度的改革,而李大钊等众多读书人就这样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最后一批考生,也是现代学校的第一批新生。当时,李大钊已经完成了部分考试,而且成绩优秀,但他没有获取秀才的功名,而是被永平府中学堂录取,开启了一段新的求学之路。
永平府是明清时期的府级行政区划,包括现在秦皇岛大部分地区、唐山大部分地区,今天的秦皇岛市卢龙县,位于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又临近京城,号称“京东第一府”。永平府中学堂坐落于府城西南的平山南麓。这所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原校名“敬胜书院”是官办培养永平子弟的著名学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永平府校士馆,进而又改为永平府中学堂,而这所学校也是唐山市第一中学的前身。
1905年,李大钊入学后,被编入一年级第二班。新式学堂,在课程设置上较以前的私塾更加拓展了知识结构,一方面国学为主: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承传统加深《经》《史》《子》《集》的教学;另一方面增加了体育和西学课程。主要包括:英语、数学、外国地理和历史、格致学(物理化学)外国浅近政治学。李大钊在这里读书,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也更加成熟。
永平府地处山区,与家乡乐亭的一马平川完全不同,李大钊对此很是新奇。永平府是孤竹国的所在地,伯夷叔齐让国的故事广为流传,周代商后,二人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夷齐读书处””夷齐井”等遗迹诉说着这段悲壮的历史,城内建于唐代的陀罗尼经幢使人心情安定,这些地方都是李大钊常去的地方。当他登上首阳山,感受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的高风亮节时,“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已经在内心深深地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