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
一、坚持政策主张下基层,让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党员干部要精准把握广大群众的政策需求,站稳群众立场,坚持行动靠前,深入基层一线,用好“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少些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多些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乡土话”,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不做让群众憎恶的“冷面人”“木头人”“摆设人”,争做基层工作的“笑脸人”“暖心人”“代言人”,把“群众无小事”作为干事创业的信条,用热心、细心、耐心去温暖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糟心事,热心、热情为民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二、要常亮“真把式”,用“力”换取群众的“满意度”。在基层工作中“用力”抓实干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在梁家河当知青时,仅用两年时间在村里办沼气、办社局、办磨坊、种烤烟等一系列惠民生的大事情,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展现了一心一意、尽心竭力为民谋幸福的实干精神。在基层工作中要发扬这种实干精神,摒弃办公室里的“慵、懒、散”,少打“太极拳”、少比“假动作”、多辟“新路子”,多躬耕于田间地头,深入群众,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在干中学,学中干,掌握干的要求,找准干的方法,增强干的本领,以实干的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基层是干事的根基,人民是创业的动力。只有真正了解并把握住基层,才能把握住干事创业的大局、大势和方向,从而拥有能干事的机遇和舞台;只有真正融入并赢得群众,才能赢得干事创业的动力、优势和前途,从而拥有干成事的依靠与力量。作为干事创业、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四下基层”蕴含着非凡的实践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