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读书和旅行都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玩与参观,而是一次开阔眼界、品味人文的成长之旅。
从前,书本 是孩子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移动的学校” 和“没有 围墙的学校”。
10月29日小手牵大手迁安分部迎着秋日的暖阳,带着满心的期待,一同前往北京,开始了“筑梦清华,铭刻国耻”清华大学及圆明园主题研学活动。
启程出发
胸怀成才梦 走进清华园
一所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目标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怀特海(英)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校,因水木清华而得名,于1912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其校园建筑体现“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秋游清华,携梦研学,淡雾微笼,如梦似幻,也别有一番风味。
沉浸式探索清华文化,我们与校园内的学长交流,感受百年学府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的校训,学生们深深铭记在心。这样的体验,无形间给予孩子一种内心的力量,建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信心。
清华校园内,感受大学静怡、厚重之美,品味沧桑历史,体会厚重人文。
中午营养丰盛的午餐,给孩子们补充体力,为下午精彩的研学活动做准备。
清华门前合影,提前圆一下清华梦!
走进圆明园 正视历史 不忘国耻
下午走进圆明园,一半残垣衰草,一半风景如画。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今天终于走进这“万园之园”。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会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汇聚各种造园手法,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和顶峰杰作,在雨果笔下被称作“万园之园”或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凡尔赛宫。不幸的是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
走进圆明园,并不为了只看修复再现的繁华,而是借这一历史的象征,看看民族的伤痕。曾经,它是美;现在,它是美的灰烬。但是,灰烬保存着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圆明园内,同学们合影留念,一个个紧绷着脸,沉湎于历史的悲伤中。在沉重而惨痛的历史面前,一颗流泪的心怎能如阳光般灿烂!
面对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去思索与想象她曾经的辉煌与壮美时,不知会生起多少莫名的情感,又会用怎样的心情去感受圆明园的高超建筑技巧。
孩子们个个诵读的热血澎湃,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精神气[强][强][强][强],中国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时时萦绕在耳旁。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铭记历史,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内容和照片来源自刘飞阳妈妈简篇,在此特别感谢刘飞阳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