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上周二三下午学生放学后,我和班主任赵老师一起进行了家访活动,总用时接近七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是后面几天里学生们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赵老师高兴地对我说:“孟姐,真没想到这次家访会这么成功,孩子们变化可真大。”是什么原因触动了家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呢?认真梳理了本次家访活动的前后,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目标明确。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次家访旨在便于老师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家校联合,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
二、准备充分。
开学前学校领导传达学期工作计划时,知道有家访活动,我和赵老师早早进行规划,收集家长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每个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课间纪律等具体情况。经过认真思考,我们按学生现状、家长职业和性格等实际情况分四组进行家访,先说孩子的长处与进步,然后再如实点明现在的不足,这样让家长顺利接受,更引起家长的共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态度真诚。
在家访前,班主任赵老师告诉我班里的家长喜欢放养,大多数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我想既然家长们能放下手里的事儿、甚至是请假配合完成家访,肯定是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学习情况,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所以我和赵老师首先统一了思想,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并积极准备,用态度影响家长、用真诚感染家长。在家访时,让家长充分感知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关心和了解,从而打动家长,更愿意配合学校、支持老师的工作。
四、方法得当。
针对本次家访,学校制定了明确的方案,组织召开部署会,分年级学科分组进行研讨,确定突出问题,商定解决措施。例如,四年级数学老师们在本次家访活动中重点向家长们介绍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使用错题本。
虽然本次家访活动初步取得了效果,但接下来需要继续跟进,牢记家长们的嘱托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把平时的工作做得扎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