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中碰撞,异构中精彩——三亚市第七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集体教研活动(三)

.
编辑于2023-11-02
阅读 33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促进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效率,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大单元教学,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我校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三亚市第七小学赵翊杉校长、教导处吴俊利主任和教导处宁波主任,以及全体数学老师。

认真教研,反复磨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教师而言,好课是磨出来的。为了上好这节教研课,四年组的李老师和韩老师多次试讲,根据本组教师提出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异构课堂,展现风采

  本次“同课异构”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沏茶问题》,分别由李明珠老师和韩姗茹老师执教。

第一节课

  上课开始,李明珠老师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通过语言问题引入,让学生从简单的造句中感受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因为可以节省时间。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为《沏茶问题》的学习作铺垫。

  课堂中李老师以“怎样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为主线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沏茶的顺序,讨论在最短时间内沏好茶的各种方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比、评价哪种表达方式更为简洁、明了,让学生自主地能从多策略中探寻出最优策略,明白了先思考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然后找到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从而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也达到优化思想的体现。

同桌合作交流

00:14

  李老师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同时,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二节课

  韩老师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煮一个鸡蛋5分钟,煮6个鸡蛋至少用多少分钟?”借助生活事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切入主题。

  课堂中韩老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安排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交流、汇报等活动,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知识,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对学生碰撞出的“错误资源”灵活处理,并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

同桌探究讨论沏茶过程

00:22

  教师巧妙设计,对学生的引导循循善诱,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越省时,并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升华优化思想。

  学以致用,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课后常反思,评课促成长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后数学组的老师们积极参与研讨、评议。

  两位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多维的角度,各异的风格,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交流研讨,悟教学之道

  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利用生活实际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德育的渗透。大胆放手,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探究出最优方案,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思想。同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年级都派出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 

  最后,在教导处宁波主任的主持下,此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美篇图片:曾毓芷   黄亚报  

美篇文字:曾毓芷   黄亚报   

美篇审核:赵翊杉  吴俊利  宁波

阅读 33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