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中的红色电波——石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建国
创建于2023-10-30
阅读 2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离京城不远的西山,有一座千年古刹,这就是京西八大处,新中国成立前夕,军委三局、军委无线电总局就设在二处灵光寺。国庆节的那天我来到了这里,参观了八大处红色电波展览室。

       八大处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南面,群上环绕,一片翠绿,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园林。自古至今,这里是人们登高赏景、寻幽探奇的胜地。中国近代的炮火硝烟、党的红色基因——西山八大处红色电波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大处公园入口

二处灵光寺大门入口

一、军委无线电总台选址

       二处灵光寺因舍利塔而享誉国内外。一进门不远处左侧有一个辽.招仙塔基座,走过左侧通道进入东边小门就来到了《八大处红色电波展览室》。

       一进院门首先映入眼帘是发报室,把我们带入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优美的绿色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应无线电工作的开展。而这是离香山党中央总部最近,无线电信号最强,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电波就是从这里发出。

二、军委三局和通讯总台入住

      中央军委三局和通讯总台曾经长期入驻八大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3月25日由西柏坡迁入北平、进驻香山。而在与香山一脉相连的西山八大处,军委三局率无线电台已于3月23日进驻。从此,一道道“红色电波”从八大处传向全国,这就是八大处红色电波的由来。

      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办公后,各机关分散在香山附近办公,中共中央秘书处在香山的昭庙,军委作战部一局在碧云寺,军委二局在卧佛寺,军委三局和通讯总台在八大处。

双清别墅——党中央毛主席进京后办公的地方

中央机要处

      通讯总台的收信台设在八大处一处长安寺,军委三局机关其他部门设在二处灵光寺,三局托儿所设在八大处内,发信台设在八大处东边的魏家村,后来又接管了孙家花园作为办公用房。

八大处一处——长安寺(未开放)

二处灵光寺

誉名中外的灵光寺舍利塔

三、展室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党中央进京“赶考”

     1948年12月,解放石景山战斗打响。首战模式口,歼灭青年军;再战黑头山,解放石景山发电厂;三战石景山,京西地区得解放。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为新中国定都北京奠定了基础。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毛泽东主席对周恩来总理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进驻北平西郊香山,对外称“劳动大学”。当时,中共中央迁址共有几处备选:颐和园、香山、八大处。这几个地方主要集中在北平的西郊,八大处因为房屋不足被放弃。

      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办公后,各机关分散在香山附近办公。军委三局和通信总台因负责党政军系统的通信保障工作选址在西山八大处,对外称属“劳动大学”范围。选址其原因:一是西山八大处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距离适合,太远造成送收电报不方便,太近会因三局和总台的无线电波密集而暴露统帅部首脑机关在香山的位置;二是西山八大处森林覆盖好山坡上建筑隐蔽,对三局机关和总台自身隐蔽也是天然之所;三是八大处佛门圣地,国民党军飞机如果轰炸会有所顾忌。

    第二部分  西山人大处的红色电波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由西柏坡进驻香山,从此香山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的所在地;香山是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的地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的指挥部;而西山八大处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通信保障和通讯枢纽一道道红色电波从西山八大处传遍全中国。

     1949年起,从北京西山八大处传出的红色电波,传到渡江前线、传向东南、中南、西南、西北进军的战场,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伟大胜利的重要通信保障。军委三局和总台精心组织的通信保障工作,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重点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通信联络。


第三部分 永不消失的电波,永远闪耀的星火。

      八大处红色电波历史是如何发现的?

       2009年,有一位老人来到这里参观。在和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说出一些让在场人员都很惊讶的话题,走进二处的一个老房子她说,我在这里工作过!这更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多方了解、反复整理,西山八大处红色电波的这段历史得以再现,经过三年深入调研走访搜集了大量史实资料和实物研究,2020年9月27日八大处红色电波主题展,在八大处公园灵光寺院内拉开帷幕。

      在1949年至1953年期间,从党中央进驻北平到朝鲜战争胜利,这一道道红色电波在这里,从西山八大处传向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传向朝鲜战争时期的各个战场;它使命重大而光荣,它是新中国一个个胜利的保障,它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它永远是党忠诚可靠的传令兵。西山八大处的红色电波,永不消失、永远流传。

四、辉煌历程

      自军委三局率军委无线电总台进驻西山八大处起,西山八大处成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通信保障和通讯枢纽。八大处的红色电波——是军委三局、无线电总台在八大处期间的辉煌写照。一道道红色电波记录下这支神秘的通讯尖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的重要作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4月20日深夜,军委无电线总台在西山八大处发出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电报。 从这里发出的红色电波,传到渡江前线,传向东面、中南、西南、西北进军的战场,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伟大胜利的重要通信保障。同时,军委三局和总台精心组织的通信保障工作在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珍贵藏品、老照片、老故事。

       展柜里陈列着曾为革命默默发声的发报机、收报机、电台、电话以及一封封的电报,这些无声的“功臣”见证了新中国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我仿佛再一次听到70多年前在西山之间的那阵阵嘀嗒的发报声,似乎看到了那红色风暴席卷全中国的壮丽画面!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部的前身)


    军委三局(通信联络局)的成立及历史沿革


       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八一南昌起义。军中的交通队和有线电分队,保障了起义过程中的通信联络,他们是最早的红军通信兵。1928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部成立交通科负责地下军事交通网工作;11月14日,中共中央在军委特科的基础上组建中央特科,在原下设3个科的基础上增加无线电通讯科(第4科),负责筹建无线电通讯联络工作。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建立的负责军事通信(地下交通和无线电通信)的业务部门。1931年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在前线最早成立无线电队。1934年1月,中革军委总司令部成立通信联络局,先称第四局,同年10月改称第三局。1937年8月,改称中央军委参谋部第三局;1941年9月,改称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三局,统管党、政、军、情和新华社、气象观测等系统的通信联络工作,解放初组织接管全国各地伪政府和军事系统的交通、邮政、电信、广播、铁路信号等工作。1950年5月2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军委作战部第三局升格改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简称军委通信部,局机关先后由西山八大处迁至西城区广宁伯与机织卫胡同3号两个四合院办公,再于1950年7月27日迁至现复兴路20号大院办公,统管党政系统机要通信、机要交通和军队指挥通信保障工作。1956年4月,升格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履行兵种领关职能。

军委三局作用


       军委三局自创建后,在长征途中,有效地保障了中革军委的战略战役指挥,保障了各方面红军之间的协同联络;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无线电和有线电通信网,保障了红军东征、西征、西路军作战和和平处理西安事变的通信联络,逐步建立了统一战线工作的通信系统。抗日战争时期,建成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部队的无线电通信网,保障了八路军百团大战、新四军北上、各战略区抗战的通信联络。解放战争时期,统一管理军地通信业务和电信事业,不断健全通信机关,扩建直属通信部队(分队);相继组成中央军委战略指挥网和各大军区、各野战军、各级部队无线电通信网和各军区有线电通信网络。保障了重庆谈判、停战谈判及各大战役(如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渡江战役等)的通信联络;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重要贡献。

      军委三局主要负责党政军系统的通信工作:统一领导各战略区的通信业务、培养输送通信干部、筹措供应通信器材。毛泽东主席早在延安时就欣然题写了“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周总理高度评价他们是“中央委员加电台,等于党中央”。


      

一部半电台”起家


      1930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张辉瓒的第18师,缴获了其师部的15W半部电台(发报机被红军战士砸坏);1931年1月3日,又在东韶追击战中歼灭国民党军谭道源第50师的1个多旅,再缴一部15W完整电台。从此,红军靠“一部半电台”起家,开始创建无线电通信。

      1931年1月4日下午,朱

德总司令、毛泽东总政委接见了参加红军的王诤、刘寅等10名电台人员。

    1931年1月13日,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宁都小布正式组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无线电队,这也是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队长王诤。

华北通信战线上的舵手一一海风阁


       海凤阁,出生于1909年2月8日,回族,河南睢县人。1928年底在冯玉祥开办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西北军总部和第26路军电台工    12月14日夜间,宁都起义,海凤阁和40    多名无线电通    部电台参加红军。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先后任红5年团无线电分队长、红1军团无线电分队长,八路军参谋处无线电大队长、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通信科科长兼无线电大队长和通信营营长。1942年5月,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在南艾铺遭敌合围。在日军“扫荡”中海凤阁被弹片击中,英勇牺牲在太行山上。

       海凤阁牺牲后,《新华日报》华北版刊载了悼念海凤阁的文章,赞扬他是“华北通信战线上的舵手”,高度评价了他为红军和八路军通信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一李白


        李白,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1931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长征。

       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赴上海从事地下电台通信工作。克服各种困难,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1939年,工作环境更加险恶,党组织安排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开展工作。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爱情,后经地下党组织批准结为夫妻,成为秘密斗争之家。

      1942年9月,日军逮捕了李白夫妇。1943年5月,李白经党组织营救获保释。出狱后,党组织将李白夫妇调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为党秘密传送大量战略情报,他曾3次被捕。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他在与党中央进行电讯联络过程中,因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面对酷刑逼供,他始终坚贞不屈,坚不吐实,敌人没能从他口中得到一点想要的信息。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上海浦东戚家庙,牺牲时39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再现了李白烈士短暂却光辉的一生。影片中李侠被捕前镇定地向战友发出紧急信号:“同志们,永别了!”就在他将密电码塞进嘴里吞下去的时候,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国民党特务带着一帮张牙舞爪的军警出现在他的面前……李侠背后的真实故事就是李白和他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原型~于树昌

      《英雄儿女》中,王成手握爆破筒,高呼“向我开炮”的场景,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王成敬意依然不减。其原型是志愿军某部某团的通信步话兵。

        我边参观边拍照,要把这历史的瞬间记录下来,我被这看似小小的却又宏大的电波所感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有敌特活动,为了确保安全,通讯机构设在这里具有良好的隐蔽性。我为这些隐蔽战线英雄的革命精神所激励,我们要传承西山八大处红色电波所展现的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艰苦创业、坚定不移的红色精神,要继承发扬党 的光荣传统。同时,我们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年轻人更要以昂扬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地学习,做到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致用。

结尾

      北京西山人杰地灵,西山八大处卧“三山”揽“八刹”;西山八大处红色电波更成为八大处历史中的珍藏。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王诤、“华北通信战线的舵手”海凤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李白、“全国战斗英雄模范”黎东汉、《英雄儿女》原型之一志愿军英模于树昌等一个个英雄人物;流传着一段段红色革命故事。他们是西山八大处红色历史中永远闪耀的星火,70多年后的今天,红色星火呈势燎原,英雄精神永驻人间!

      红色电波,革命印记!探秘石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报机、收报机、电台、电话……。一台台锈迹斑斑的通讯设备,一封封陈旧发黄的电报,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辉煌历程。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