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察故事 —— “赛道”诞生记

🍓Sweet、小布丁🍮
创建于2023-10-29
阅读 7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南塔幼儿园   钟乐

游戏缘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孩子创造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游戏犹如打开了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把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注入孩子们的心田,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

      建构游戏一直是本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建构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材料之间的组合方式,同时在联合搭建的过程中幼儿有交流有分享,体会合作的乐趣。

     自主游戏开始了,几个小朋友玩起了磁力片,拼搭了几辆小汽车。这时,严浩轩小朋友突发奇想,提议搭建一条赛道,引来了很多小朋友的参与。

游戏环境与材料

游戏实录一:赛道1.0

观察时间:2023年10月18日       

观察对象:江乐诚、杜彦邦、严浩轩、刘牧知、周卓珩、邵梓润  

观察地点:教室   

游戏小讨论

       严浩轩:我周末去玩了卡丁车,那里有好多拐来拐去的路线,玩起来特别有趣。

       刘牧知:这个赛道听起来很好玩,我想试试。

       邵梓润:赛车道是很长很长的,如果幼儿园也有这么有趣的赛道就好了。

       杜彦邦:赛车道还有起点和终点,我们可以自己搭一条自己的赛道......

    讨论结束后,小朋友们快速的行动起来,邵梓润和刘牧知负责搬运磁力片,其余幼儿负责拼搭。

      大家拿来各种不同形状的磁力片后将它们相互连接起来,“赛车道”初具雏形。

      周卓珩说:“我们的起点和终点还没搭建呢。”

      邵梓润说:“恩,那我们一起完成吧。”

      说完,大家拿来小汽车摆好,然后搭起了像房子一样的大门,搭了半天还是没有成功。

      杜彦邦说:“在中间加两个磁力片吧,不然他会倒。”

00:11

       周卓珩和杜彦邦反复的尝试,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周卓珩看到旁边的红色圆形配件,马上调整材料,用正方形磁力片在两侧做了门柱,用红色配件做了一个大门。

故事里的儿童  

       搭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赛道,看似简单,但若衔接的角度、距离没有调整到位,就很难成功。游戏中,周卓珩和杜彦邦遇到问题,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认真思考,并积极寻找对策。

      整个过程,幼儿自己创造性游戏,自己寻找游戏材料。从幼儿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知道了拼搭的方法,并且掌握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设想—实践验证”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丰富了探究经验,同时也发展了坚持、探究、合作等学习品质。

游戏实录二:赛道2.0

观察时间:2023年10月18日       

观察对象:江乐诚、杜彦邦、严浩轩、刘牧知、周卓珩、邵梓润  

观察地点:教室   

       赛道搭好了,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和半圆形磁力片在四周做了围栏和一些装饰,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    。

    

      杜彦邦说:“我们一起比赛吧。”

      严浩轩:“好,3、2、1,开始。”

      听到指令后,两个人拿着赛车出发啦。

      刚出发没多久,严浩轩说:“这赛道有点卡怎么办?"

       杜彦邦说:“是啊,我也觉得有点卡,我的车受阻了,前进缓慢。”

00:11

      两人看着好不容易搭好的赛道不知所措。

      我上前询问原因,提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商量解决,他们纷纷赞同。

      大家一起观看视频,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老师:“刚才在游戏时,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江乐诚说:“这个赛车拼搭不坚固,车子总爱撞到东西,然后就会断掉,车子走的时候,有的没有拼好的地方就会掉下来。”

     严浩轩说:“是的,这个“赛道”表面粗糙、不光滑,影响前进的速度,车子在上面受阻,我想重新搭一个赛道。”

    于是,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了图纸。

 故事中的儿童 

      赛道搭好后,孩子们迫切急待地见证“奇迹”。这说明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很欣喜,非常想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成功。在“验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因为接触面的光滑与否影响滑行速度的快慢而导致游戏无法进行时,我选择及时介入,通过提问把问题交还给幼儿,请他们继续寻找解决方法,我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自主探究者,办法总比困难多。

      游戏后及时回顾,促进了幼儿积累和提升经验。回顾时间也是反思时间,幼儿通过分享梳理游戏中的问题和经验,往往新发现和新问题会成为推进幼儿深入游戏的关键点。游戏后,孩子们围绕“赛道升级”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他们决定去户外用多种材料重新搭建赛道。  

游戏实录三:”赛道“3.0

观察时间:2023年10月19日       

观察对象:江乐诚、杜彦邦、严浩轩、刘牧知、周卓珩、邵梓润  

观察地点:操场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第二天的上午,我们早早就来到操场,根据设计的赛道图,开始了新的赛道“升级”。 不同的材料搭配在一起,“赛道”游戏有了更多的创意。


     幼儿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赛道”的设计与建构。

     如何测量出“赛道”间隔的距离呢?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赛道”过窄无法行驶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扩建“赛道”吧。

     “赛道”搭建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

00:21

 故事中的儿童 

    幼儿亲历、体验、探索的过程是他们学习的过程,真实的问题情境正是触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最佳契机。

    在挑战搭建有关卡的“赛道”时,他们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他们已经积累过相关经验,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出现在他们面前。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专注于寻找原因,并且默契地进入到合作状态。

    随着游戏的推进,搭建内容不断丰富,对幼儿的建构技能、合作协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游戏自然地向纵深展开的过程,也是幼儿的学习和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与大班幼儿乐于挑战、喜欢探究、自主学习的特点十分契合。

 教师小结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幼儿在搭建“赛道"游戏中,一次次的和积木材料对话,在问题的产生、思维的碰撞中寻找到了游戏的快乐。

1、支持幼儿的游戏需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当室内的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游戏需求时,我及时调整场地,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数量充足的积木、长木板等,这些材料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搭建需求。    此外,由于大班幼儿在以往的经验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搭建技巧,并且具有独立建构的能力,能在游戏前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还能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完成自己的建构目标。    所以,我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

2、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启幼儿探索之旅

      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赛道“阻力不够,行驶缓慢、如何测量出“赛道”间隔的距离?“赛道”过窄无法行驶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同伴互相讨论、提出办法、不断调整搭建思路和方式、验证猜想,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产生疑问,又逐个攻破,一个个游戏中的难题的破解成了幼儿开启下一次探索的钥匙。整个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幼儿深入探究,玩出新花样。

3、提供进一步支持,让后续活动更丰富

①、材料支持

    为幼儿提供多元游戏材料,“低结构+开放性”材料,充分激发幼儿游戏的内驱力。

②、环境支持

     在提供开放环境与丰富材料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具有安全感的游戏氛围,鼓励、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组合搭建游戏,相互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③、教师支持

    灵活扮演好适宜的角色,有效支持幼儿自主游戏。让幼儿能够毫无顾忌地投入到真游戏中去,努力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充分利用教育契机,把一日生活和游戏相融合,推动幼儿获得多元发展。 

阅读 7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