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巍宝山

王文军
创建于2023-10-29
阅读 2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巍宝山位于巍山县城东南13公里处,属无量山余脉。它并不高俊,却林木繁盛,云蒸霞蔚,十分清雅幽静。据史料记载,巍宝山最早在汉代就有道教传播,而真正的兴盛则始于明末清初,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的道士为避战乱纷纷迁居于此,结庐传教,创建了规模庞大的宫观建筑群,使这里成为整个云南最著名的道教名山。

其实巍宝山成名要比这早了许多,南诏首位国王细奴逻就曾在这里躬耕陇亩,积蓄实力,最终统一六诏,建立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

如今的巍宝山,虽然同时拥有南诏发祥地、道教名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块金字招牌,但由于地处偏远,山深林密,仍然保持了静谧幽雅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隐者、方士来此修真养性。

从巍山火车站到巍宝山有旅游公交可以直达,票价8元,发车时间与火车到站时间相衔接,十分方便。

下了公交就是景区大门。巍宝山原来的大门叫“准提阁”,位于山脚下,现在这座山门建于1991年,为一座仿唐式彩绘牌楼。这座牌楼共有八根立柱,平面呈八卦形布局,中间围成一个近似菱形的空间,木制斗拱,琉璃瓦顶,正中悬挂着“巍宝仙踪”四字匾额,显得十分富丽庄严。

进入景区,先查看游览地图。巍宝山现存道观20多座,大多分布于景区之内。前山绵亘叠嶂,宫观多藏于密林之内,后山险峻陡峭,殿宇多显于岩壁之间。这种有藏有露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理念。相比之下,前山的宫观更加密集,这与青城山颇有相似之处。

沿左侧山路前行不远,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被称为彝族祭祖圣地的“南诏土主庙”。该庙初建于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接受南诏第三代国王盛罗皮在巍宝山为其祖父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盖庙塑金身的请求,敕封细奴逻为巍宝山巡山大土主,下旨盖庙。之后,巍山境内陆续出现了13座土主庙,分别奉祀十三代南诏国王,巍宝山土主庙因创建最早和奉祀南诏始祖细奴逻,被称为土主庙之祖。2007年,巍山县实施了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在老殿后增建了一组唐代风格的建筑,并扩建了山门。自此之后,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来自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就会齐聚于此,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

如今的土主庙,庭院宽阔,殿宇恢弘。前殿是祖灵殿,后面是新建的南诏彝王大殿,大殿中供奉着南诏的开国君主细奴逻像,偏殿中分别祭祀着细奴逻的父母和妻子,两厢祭祀南诏其余的12代王和凤伽异。院内,根据《南诏图传》制作的浮雕讲述了南诏建国的传奇故事,十分精美。

继续前行,拐过一道弯,就来到文昌宫的面前。文昌宫又名龙潭殿,最早是当地群众祭龙的场所。文昌宫的山门造型十分独特,云南风格的飞檐结构精巧,两侧八字墙上绘有青龙、白虎图案,檐柱下的石兽似龙似狮,栩栩如生,左右两个圆门形如满月,神似洞府,显得灵秀脱俗。山门正中的牌匾上写有“龙池桂阙”四个大字,笔势飞动,气韵不凡。

这座道观的正殿供奉着文昌帝君,两旁侍奉着天聋、地哑,过厅中的关公正在夜读《春秋》,偏殿上祭祀的是金甲,魁星。

文昌宫中有一龙潭,潭心建有文龙亭,前后有石桥相连。亭下的墩台上有四幅绘于乾隆年间的壁画,其中的《松下踏歌图》再现了两百多年前彝族打歌的真实场景,是研究彝族歌舞及服饰的宝贵文物。

文昌宫还有一眼“神泉井”,相传汉朝时孟获之兄孟优在此修炼,诸葛亮南征时,蜀国士兵误饮哑泉水,不会说话,诸葛亮亲访孟优,打此泉水以救士兵。

走过一段上坡道,路边坐落着两处不大的寺观。灵官殿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厢房内塑有雷部众神像。这座殿的大门十分精美,彩绘雕花,中间画着太极图案。殿后有一棵明朝种植的古山茶,树龄已有400多年,树高18.8米,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高的山茶树。每到春季,山茶树花开千朵,花大如碗,红似胭脂,远远看去好似一片红色的云霞,流光溢彩。

一墙之隔的太子殿,始建于清朝,里面院落的面积很小,内祀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当太子时的塑像,是巍宝山的一座佛教殿宇。

太子殿旁有个转运殿,孤零零的矗立在高台之上,二层楼檐下挂着“太乙广生宫”的牌子,按规矩这里应该供的是三仙送子娘娘,不知与转运有何关系。

掩映在林木之中的青霞宫,天然具有脱俗的仙气。这是供奉太上老君的主殿,又名老君殿,它是巍宝山中最富传奇特色的殿宇。道观依山而建,层层迭深,崇台高阶,宏伟壮观。第一院是准提阁,内奉准提道人和老君的十大弟子。第二院主殿供奉太上老君,檐下上悬挂着“太清仙境”四个大字,象征着道家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里相传是老君点化细奴罗之处,殿后存有“老君打坐石”、“老君撑腰石”。

青霞宫的传奇还来自这里修行的道士。相传在文革时,这里有一位老道凭借武功,只身击退了前来破四旧的红卫兵。已故道长江民一的 “凉茶”,王明诠道长的养生功法,以及品种丰富的素面都堪称巍宝山一绝。

玉皇阁是巍宝山中规模最大的殿宇,由四圣殿、三师殿、三官殿、吕祖殿、通明天宫和弥罗上宫组成。正殿通明天宫供奉玉皇大帝神像,后殿弥罗上宫供奉玉皇的父母,民间也叫圣父圣母殿。

玉皇阁的建筑十分古朴,褪色的彩绘,斑驳的石栏,标示着它悠久的历史,陡峭的台阶,层叠的宫阙,让它愈显深广庄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这里都要举行洞经会,古乐悠扬,热闹非常。这里的女道长崇惠是位兰心蕙质的才女,古琴、茶道样样精通,尤其擅画牡丹,被人称为“牡丹仙子”。

接下来是一段漫长的爬坡路,攀登起来很费体力。好在巍宝山的步道十分规整,两旁古树参天,青苔滴翠,虽然辛苦,但也不觉得无趣。

大约20分钟后,我们与直通山顶的那条路重新相汇,再走不远,密林中隐约望见一座道观。

道观名叫三皇殿,供奉的是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和伏羲,过庭中还供奉着女娲娘娘。三皇殿面积不大,只有一进院落,观中住着一位道士,面容平和,自顾自地洗扫着庭院。

再往前是观音殿,这是巍宝山上另一处佛教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塑有观音、韦驮和弥勒佛像。观音本是佛教人物,至明清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发展到其活动场所多交杂相处而相安无事。于是,巍宝山就有了观音殿。民间还解释,观音为道佛双修的人士。

观音殿共两进院落,显然刚刚经过了维修,彩绘的门窗、额枋依然十分鲜艳。看殿的是一位老阿婆,慈祥和善,喜欢和游客聊聊家常。院内遍植奇花异卉,很是洁净、清雅。

离开观音殿,道路渐渐变得平缓,树木也不像刚才那样浓密,阳光若隐若现的照在身上,感觉已经接近了山顶。又走了10多分钟,终于到达山脊。山脊上除了成片的松树,还有许多峥嵘突兀的枯木,显然是经过了雷击或山火。

松林中有一座不大的魁阁,内塑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杖四星的总称。魁星是北斗之首,所以“魁”有第一的意思,后来成了科举的专用词,民间视魁星为吉祥之星,奉魁星为主宰文运之神。

穿过一片杂树,就是巍宝山的山巅斗姥阁了。斗姥阁始建于清初,由西厢房北斗殿、东厢房南斗殿、过厅和斗姥大殿组成。斗姥大殿也叫大梵天宫,外面挂着圆明阁的牌子,里面供奉着北斗众星之母“斗姥天尊”,是辅佐玉皇大帝掌管星辰的女神。遗憾的是,这组地势最高的建筑2010年被一场山火所焚毁,现在的斗姥阁是依原样重新建造的。

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山下的县城依稀可见,但见群山蜿蜒、林壑深幽,巍宝山确为一处道法自然、修真养气的绝佳所在。

过了斗姥阁,视野豁然开朗,前面就是巍宝山的后山了。沿路下行,走不多时,眼前出现一座道观,名为三清殿。这里正在维修,斑驳的大门和裸露的土墙显得很有历史感。看介绍得知,三清殿又名玄极宫、无极宫,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殿内供奉的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三清神: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再往前走是后山最大的宫观群,这里有培鹤楼、含真楼、财神殿、三公主殿等建筑,只是因为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

首先参观了外围的两座宫观,一座是“苍夫子庙”,祭祀的是孔子的父亲。另一座叫“道源宫”,供奉的是佛、道、儒三神,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和孔夫子。元朝以后,全真派倡导三教融合,道源宫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

培鹤楼和财神殿位于一座大院内,这处院落以前肯定还有其他建筑,院中残存着不少地基,现在却都成了道士们的菜园与花圃。院子的围墙裂着大缝,大门也已不知去向,只剩下两个偏门供游人进出。据说,由于县里财力有限,无法全面修缮各处宫观,一些比较偏僻的道观只能靠道士募资维护,有多少钱干多少事。

培鹤楼是后山宫观群中最为显眼的建筑,建在高台之上,十分壮丽巍峨。这座殿宇的前身为朝阳洞,乾隆年间改建为两层转阁,更名培鹤楼。现在的这座楼阁是1983年重新修葺的,内奉吕纯阳祖师,神像身披绿袍八卦衣,头戴方巾帽,身后塑有两只仙鹤。传说吕洞宾跨鹤而来,出入于青霞紫气中,于此传授巍宝山天仙正派。培鹤楼玲珑剔透,独具一格。楼门口的对联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古对联,比大观楼长联还要多出一百多字。

财神殿位于培鹤楼对面,供奉着赵公明元帅,香火十分旺盛。相传这里住着一位90多岁的老道长,平日里,靠种植水果和青菜养活自己,被不少信众当做活财神。

财神殿旁的含真楼和三公主殿正在维修,我们到时木构架已经完成,考虑到白族三公主与南诏细奴逻的结合象征着民族团结和社会融合,翻建后的建筑应该规模不小。

继续前行,一路上没有什么殿宇,游客也十分稀少。巍宝山的后山处于阳面,树木虽然没有前山那般稠密,却更加粗壮、高大。最大的一棵高山栲据说已有1000多年树龄,斑驳的树身,硕大的枝干,还有那接天蔽日的树冠都令人过目难忘。

大约40分钟后,遇到了一个路口,几个游客正在那里休息。打探之下,才知道向左的岔路通往巍宝山唯一的国保单位“长春洞”。

长春洞坐落在一处山坳之中,藏风聚气,幽静空灵。道观的布局十分独特,山门向南,前殿、大殿均坐东朝西,两侧为厢房、道舍和花园,从空中俯瞰,正好形成一个规整的八卦图。

穿过貌不惊人的山门与前殿,眼前的大殿令我震惊不已。可以说,这是我见过最为精美的木构建筑,其装饰之繁复,雕工之精细,题材之丰富,色彩之艳丽,即使在以木雕见长的山西、广东,同样难得一见。

大殿建在高大的石砌须弥座上,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檐下悬挂着一块红底金字匾额,上书“通明天宫”四字。大殿正中开有圆形乾坤窗,四角饰以蝙蝠纹,左右分别雕绘白兔舂药和金鸡啼晓,象征着日月同辉。大殿左、右次间各有四扇木雕格子门,从左至右刻着八仙人物图,雕工精妙,形象传神。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大殿的斗拱、雀替、挂落均采用透雕彩绘形式,舞凤飞龙,华丽非常。


走进大殿,只见须弥座上玉皇大帝正襟危坐,八条蟠龙环绕左右,两侧侍立着金童玉女。大殿的天花板中央有一个八角形藻井,中间雕有一条镂空蛟龙,神态逼真,呼之欲出,堪称木雕工艺的珍品。

长春洞始建于康熙年间,厢房和花园则是光绪年间逐渐扩建的。由于这里环境幽静,殿宇众多,历来不乏真人隐士来此修行。现今的主持逍遥道长,擅长太极拳和洞萧吹奏,箫声回旋婉转,清丽悠长。

离开长春洞,返回路口继续下山,20分钟后到达景区大门,结束了巍宝山的问道之旅。

道教崇尚隐逸,修行之士身居尘世外,抛却世俗名利,只留自我与天地交通一念,由此才能够参悟到世间万物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山清水秀,地处偏远的巍宝山的确是一处道法自然,静心修行的绝佳去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巍宝山的仙气来自于它清新脱俗的自然环境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至于遍布全山的大小宫阙只是这种仙气的外化表现而已。似我等俗人,得之皮毛,已然欣喜异常。

阅读 2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