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2023年三亚市中小学科学教师送教下乡及专题研讨培训项目》,提高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引领和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促进城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新理念、新方法的交流,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10月26日下午,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生物教研员陈坤老师组织开展了第二阶段研修的第二场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由三亚市第四中学的赵琴老师与三亚市第四中学凤凰校区的麦娇燕老师就同一课题《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进行授课。
麦老师首先通过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昆虫的变态发育,激趣导入,然后播放视频和利用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学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整节课教学内容完整,麦老师运用自身对学生的了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
赵老师则是先利用一段”蝗灾“视频导入,运用精炼的语言引出本节课内容及其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然后通过两个任务“填表格”和“排序”逐一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脉络分明,环环相扣、循序渐近,培养了学生自我生成能力,其亮点在于通过互动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思考性,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收获成就。
课后,两位上课老师和听课教师进行深度研讨,老师们从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体现等方面进行面对面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陈坤老师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两位老师课堂上的情境导入都能很好地切入主题,选择也很巧妙,还充分挖掘教材外的资源辅助学生学习,并利用观察法、比较法让学生轻松完成导学案任务,最后还利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的是要学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使资源更优化,并进行适当地取舍,在课后还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如以小组为单位去饲养家蚕。
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较好地展示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本次送教下乡活动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桥梁,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