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立冬—传统二十四节气融入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安鹏慧
创建于2023-10-29
阅读 31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的诗歌:癸卯立冬

冬 意

●郑志文

枝头残柿照鹊鸦,

泥炉小酌望雪花。

野旷天低无踪迹,

野雉恋海不回家。

  二十四节气”是丰富多彩的民俗内涵,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是“时间里的中国智慧”,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日月轮回,为了让学生在欣赏每个季节的独特魅力之时,也会深深感受到时间与生命的变化,长治市友谊小学传统文化工作室继续开展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融合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水始冰,地渐冻;日照短,寒风劲,带着一抹残暖,冬季就这样开始了。在立冬到来之际,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冬天,感受立冬的氛围,在活动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王婕和安鹏慧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展开了一系列主题活动。

暮秋已尽初识冬

  每个季节都将自己的秘密,藏于世间万物,登上冬的舞台,叩响冬的门铃,我们一起来发现立冬是什么?课始,老师向学生抛出问题“什么是立冬?”,引发学生思考并带着问题深入探讨了解。 通过PPT的互动,以及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对立冬节气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在这一天,太阳黄经达到225度,标志着进入了冬季的开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随着立冬的到来,大自然的变化渐渐显现出来。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空中的云朵也变得低沉,好似要为冬季的到来做准备。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一起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立冬有着非常丰富的节气习俗,从祈求来岁丰年的“祭祀”活动、犒劳家人的立冬“补冬”习俗、再到寓意交子的“吃饺子”、祈求福祉的“酿黄酒”、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扫疥”、庆祝好收成的舂“交冬糍”以及抵抗湿寒、减少疾病发生的“吃生葱”习俗等等等等,各种活动习俗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以此也彰显了立冬节气的重要性。

一纸冬色跃笔尖

  绘画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出物象独特的地方,发现不同事物的美。而写生是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结合节气特点,本次课题两位老师从生活出发,以枯树为创作题材,用线描写生的手法引导表现树木枯萎凋零的样子,以此来表现冬天的清冷与孤寂的美感。

        

        

  一年四季的树各不相同,而冬天的树却别有一番滋味。它没有春天的生机活力、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天的色彩斑斓,而唯独只剩了凄冷与孤独。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欣赏与分析,他们仔细观察了树的造型和特点,你看那树干伸向半空,树叶尽逝,树枝细长,枝叶瘦弱沧桑,裸露着的皮肤,有一种凉风的孤独。而树枝交叉缠绕的美很适合用线来表现。

  孩子们在了解了树的基础结构后开始进行创作,他们笔下的任意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形、一处或重或轻的涂抹都是有原因的。你看他们用丰富的线条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整体的完成度也较高,不同的构图也表现出了每个孩子不同的审美趣味。

  风,带着点点萧瑟;雨,夹杂着一丝寒凉。岁月的光景带着初冬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了沉静的味道。

孤寂的美

《立冬之枯树》

  枯枝之美

        是生命浓墨重彩后的轻描淡写

        是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从容

        是宋元山水画中的意象

        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人文内涵

        是留白,是重启……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希望将传统节气、传统习俗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播种在每个孩子心中,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感受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策划:长治市友谊小学传统文化工作室

图文制作: 安鹏慧

阅读 31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