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澄澄的橘子营养又美味是秋天必吃的一种水果哦!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探究活动应密切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老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对象。”橘子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和熟悉的水果之一,我们抓住这一契机,追随幼儿展开一场探索橘子之旅。
孩子们的对话
实地观察探索橘子🍊
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思考:如何让孩子认识橘子?如何开展一个真正适合本班孩子需要的课程?让我们跟随小一班的宝贝们一起去看看吧!
“识”橘
小班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的,于是我们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玩玩多种方式初步认知“橘子”。
我们的橘子都是大大的。
橘子摸起来滑滑的。
橘子闻起来香香的。
“品”橘
闻着香香甜甜的橘子,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吃了,可是……橘子外面有橘子皮,那该怎么办?小朋友齐声呼应当然是剥了橘子皮呀!
剥下来的橘子皮把它晒一晒,听说还能做陈皮哦,我们来试试吧!晒干了的橘子皮,闻起来香香的,我们把它收集在一起吧!
咦!橘子皮怎么变硬了、变少了,原来橘子皮里的水分蒸发了。
“玩”橘
科学—小实验
橘子放到水里会是怎样的呢?是浮还是沉下去,让我们来一起观察一下吧。
实验目的:
1.观察橘子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体验剥橘子,要轻轻的弄开,不用撕烂。
3.猜测、证实橘子的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实验原理:
因为橘子皮里面含有部分空气,在没有剥皮的情况下,水果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会浮起来。剥了皮的橘子密度比水大,所以它沉下去了。
“创”橘
收集的橘子皮可以做什么呢?孩子们拿起橘子皮,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还可以变成一副有趣的画呢!
A:橘子皮可以做成好看的画。
B:橘子皮可以做毛毛虫🐛
冯嘉玥:我和妈妈一起用橘子皮做的漂亮的麦穗。
张安妮:这是妈妈和我一起做的小花。
张懿轩:妈妈给我一起做的橘子小人在跳舞。
范晨语,我做的是螃蟹🦀
吴艺可,这是橘子皮做的梅花
牛亦安,老师看我的长颈鹿🦒
“作品展示”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孩子们用一双双巧手创作了一幅幅“橘皮创意画”。
绘本《橘子》
小朋友一起观看了绘本故事《橘子》,故事里讲述的是一位老奶奶吃着橘子,把橘子籽丢在了地里。橘子籽长成了橘子树。小朋友都跑过来看:“老奶奶,等橘子长出来了,要喊我们来吃啊。”可是,橘树上只结了一个小小的小小的橘子,怎么办呢?有意思的是,老奶奶对着橘树念着“咒语”。“叮叮,嘭!叮叮,嘭!”最后结出了一个大橘子,老奶奶将橘子分享给了小朋友们。从一个小小的《橘子》故事中,孩子们学着分享、学着解决问题、学着合作。
“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橘子入手,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如:观察橘子、剥橘子、品尝橘子、再到晒橘子皮制作手工作品等活动,不知不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着、体验着,收获着!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小的橘子,原来有这么有趣,通过本次的《你好,橘子》小朋友们对橘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平时挑食不愿意吃橘子的小朋友也愿意吃橘子了,老师们通过各种活动发现课程整合和创始都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教育的意义才能最大化,课程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设置应依据孩子们的生活和兴趣相连接,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上来延伸。
文字编辑:李真真
图片视频收集:李真真
审核人员: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