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湖与雪山

国雄
创建于2017-03-31
阅读 1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07 西藏纪游之三
——藏北“天湖”纳木措纪游


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自然地貌在藏民眼中充满宗教色彩。几乎每一座高峰、每一块大石、每一道河流、每一片湖泊,都代表不同的神祇,流传相应的神话故事,各自构成独特的美丽风光。

大大小小的神湖当中,以藏北的纳木措、山南的羊卓雍措、阿里的玛旁雍措最为著名,并称“三大神湖”,其中纳木错以其海拔最高、湖面最大、交通最便利等诸多因素,吸引众多游客。

发行量很大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主办“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投票者包括专家、媒体、民众等不同组别。结果纳木措湖被誉为“与神耳语的地方”,入选“中国最美五大湖”。其排名虽然不及青海湖与新疆的喀纳斯湖,但压倒长白山天池与杭州西湖,排在第三位。

纳木措离西藏首府拉萨只有260公里,但未必所有希望前往的人都能如愿。高原气候严寒多雪,通往湖区的路只有6月至9月之间能保证畅通,其余时间往往大雪封山。此外纳木措湖面海拔高程约4720米,空气相当稀薄。未适应当地环境的游客贸然前往,容易罹患高山病。

我们9月上旬抵达西藏,先后在拉萨、林芝等地观光,逐步适应高海拔环境之后,专门安排一天,驱车前去游览心仪已久的神湖纳木措。


路上阳光 峰顶大雪
念青唐古拉山气象万千

离开拉萨后,车先向西北方向行进约80公里,就抵达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转向东北继续前行。经过多年改造,公路全线铺上柏油,平整宽敞。与峰谷对峙、土石流频发的川藏公路不同,青藏路视野开阔,路面起伏和缓。车行路上丝毫不觉颠簸,乘客相当舒适。

公路两侧是大片牧场,一群群黑色的牦牛在阳光下四处走动。未收割完的青稞一片金黄,与绿色的草场相映成趣。此时路北侧呈露一列高峻的冰山,这就是横亘藏北的念青唐古拉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东西走向约600公里,是雅鲁藏布江与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主峰海拔7162米。山头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从公路望去,角峰、刃脊等典型的冰川地貌重重叠叠,山脚不时有巨大的漂砾。

藏民将念青唐古拉山视为北部草原群山的主神。正是念青唐古拉山的丰沛雪水,将藏北草原滋润成水草丰美的牧场。总面积将近二千平方公里的纳木措湖,也全靠念青唐古拉山的融雪补给。

念青唐古拉山脉高处终年积雪,列列冰峰在大风雪中乍隐乍现。

然而在游人眼中,念青唐古拉山显得无比险峻。大团的乌云沿着山脉走向迅速移动,又被分割成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每个漩涡如同一个庞大的喷头,喷出纷飞的大雪。漩涡过处,山头涂上层层白色。山麓的原野也下起滂沱大雨,而公路上依然阳光灿烂。一时间广阔的地平线上阴晴雨雪同时呈现,令我们目不暇给。

将近到达当雄县城,我们转向正北,驶上通往纳木措的公路,进入景区大门。原先这段路全为沙石路面,游人必须借助越野车才能前往湖滨。2006年柏油公路修建完成,游客才免受颠簸之苦。

不久我们到达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游人通常会下车休息。这里是拉萨到纳木措沿途最高点,放眼望去,纳木措的粼粼波涛在蓝天下闪闪发光。我们曾听说此地有人牵着牦牛强迫游客收费照相,态度极其恶劣。但不知是经过整顿,还是运气够好,我们没有遇到这类人。

海拔5190米的那根山口,是游人不愿错过的留影地点。
转身眺望,纳木措蓝色的波涛已经遥遥在望。

不过留影并不容易,因为游人很多,更兼海拔太高,大家不敢快速走动,只好在石碑前排队耐心等待。照相之后,我们赶忙上车继续前行。


蓝宝石与水晶交相辉映
人间仙境名不虚传

穿过大片的湖滨牧场,车驶入一片帐篷区。正前方耸立一对高约30米的天然石柱,人称“合欢石”或“阴阳石”,是纳木措的重要地标。车门开处,湛蓝的湖水马上占满视野。

纳木措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东西全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最深处约33米,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咸水湖。湖中兀立五个岛屿,还有五个半岛楔入水域。我们到达的扎西半岛位于纳木措东南角,面积在诸半岛中最大。

沿着砾石滩走到湖滨,第一个感觉是纯洁,第二个感觉是宁静。湖水清澈,湖底的卵石历历可数。向远方看去,满目纯净的蓝色。地平在线的雪山与白云,映得湖水的蓝色更加鲜明,如同我们小时用过的纯蓝墨水。

扎西半岛上的一对“合欢石”,是纳木措的重要地标。

与海滨相比,这里没有水鸟的啼声,也没有波浪的喧嚣。不远处其他游客的笑声和对话,在湖面上迅速飘散,听起来很飘渺。湖滨风景区少不了出租牦牛供游客留影的藏民,但没有出售小商品的摊贩,人们都在缓缓漫步,不时弯腰掬一把圣湖的水,希望能够洗涤身心。

望着宽广圣洁的纳木措,几乎所有人都会屏住呼吸,生怕打搅这里的宁静。

向西眺望,念青唐古拉山诸峰清晰可见。山头上风雪依然,如同湖水溅起的浪花。许多藏族民间传说称念青唐古拉山与纳木措湖是一对夫妇,是神界贵族。周围的群山都是这对夫妻的佣人,或放牛或放羊,或喂狗或磨糌粑,各司其职。其实撇开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山因湖而挺拔,湖因山而秀美。湖山相依,格外动人。

远处的雪山白云,衬托得湖水更加清澈湛蓝。

扎西半岛中央有一座小山,人称“睡佛山”。山虽然不高,但湖面海拔已经超过4700米,再登高很考验体力与勇气。不过许多人宁可当中多休息几次,都一定要上到山顶。从高处俯瞰纳木措,又是一番不同景观。

掬一把神湖的水,体会一下朝圣的感觉。

登山道上,到处是蓝、白、红、黄、绿等五种颜色的经幡,随风向天飞扬。据说每种颜色分别代表天、云、火、地、河等五种元素,而经幡每向上方飘一次,就相当于念一次经文。我们穿行在经幡之中,似乎未感觉到宗教气氛,倒是很感谢经幡为纯净的景色增添许多色彩。

五色经幡向天空扬起,据说飘一次相当于诵一次佛经。

在小山顶上,可以看到半岛与湖东岸之间的一个湖湾。受到半岛遮挡,这片湖面波浪更小。白云倒影处,片片涟漪光波跳动,画面非常生动。不少人找个地方席地而坐,静静体会这一带的湖光山色。


神山圣湖尊崇无比
绕湖考验虔心毅力

走下山来,但见山间有许多岩洞。据说有不少僧侣在洞中修行,终年不外出,全靠当地人送供养。如果无人送供养,这些僧侣基本放弃进食,全靠信仰支撑。

湖边小山分布许多岩洞,有僧侣长期在内修行。
有些岩洞壁上还保存着古代岩画。

考古学家曾在这里的岩洞发现西藏地区最早的岩画,总数超过250处。岩画主要使用红色矿物颜料,表达放牧、狩猎、征战、舞蹈等生活题材。但我们怕干扰僧侣的清修,不便逐个岩洞去寻觅,只好错过看岩画的机会。

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每逢藏历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会在纳木措设坛大兴法会。此时前往纳木措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念经十万次。自12世纪以来,每逢羊年,成千上万的信徒不辞路程迢迢,从西藏各地、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处前来转湖朝圣,寻求来世福祉。

虽然不是藏历羊年,仍有不少人专程前来转湖。

绕湖一周,路程超过200公里,常人要走将近一个月,精壮青年也要走十多天。因此有人设计出一个变通的方法,即按顺时针方向绕扎西半岛一周,也相当于绕湖一周。

绕扎西半岛而行的人,除了当地藏民,还有不少游客。大家默默而行,追求的是心灵宁静。沿着湖岸,到处是小石堆,即祈求吉祥的玛尼堆,见证无数绕湖人的心迹。


告别天湖恋恋不舍
相约再来湖滨数星星

不少人在杂志、网络发表游记,称在纳木措过夜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可是我们没有安排在纳木措住宿,因此下午2时前后不得动身回拉萨。

纳木措海拔高,空气澄净,是观星的好地方。在扎西半岛登小山迎接日出、观赏晚霞,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要在此住宿,首先要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纳木措湖滨比拉萨高1000米以上,而且气候变化无常,游客稍不慎就会被高山反应击倒,甚至引发肺水肿,危及生命。

供游人食宿的帐篷内部,提供的服务干净实惠。
阅读 1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