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读《秦始皇》有感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二十二岁铲除权臣亲政,为了迈向成功,他时刻克制自己的感情,为了一统天下,他忍辱负重,礼贤下士,不计出身和国籍,重用任何对自己有利的人才,为了子孙久长,他事必躬亲,强势改革。秦始皇绝顶聪明、意志刚强,但也残酷无情、刚愎自用。秦人历经千年奋斗,成为天下主宰,却又迅速灰飞烟灭。个中教训,有很多,从管理视角,我想至少有如下启发。
一、关于用人,务必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这段誓言是缪公告诫子孙说:如果有一个臣子,没有任何特别出色的才华,但他的心胸宽大,品德高尚,能够容人。看到别人有才华,就好像他自己有才华一样高兴;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有贤能,心中不但不会嫉妒,还会更欣赏对方。不是只有在嘴巴上称赞而已,而是真心地能够容纳别人。这样的人,才能保护我子孙和人民之人,才是真正对国家有利之人。如果有一个人,别人有才华他就嫉妒他,千方百计地要诋毁他,看到人家比自己更贤能,就处处设置障碍阻隔他,不让主君或上司知道有这样的人。这种人心中只有自己,无法容下别人比他更杰出。这是会使我子孙和人民不保之人,是对国家有危害之人!
《秦誓》是缪公血淋淋的教训,是他告诫子孙不要重犯他的错误。可是大约四百年后,嬴政明明知道李斯因为嫉妒而害死了比自己有才华的韩非,却仍然决定重用李斯。为什么呢?因为李斯才华出众,能够帮助始皇统一天下,所以始皇不在乎他的品德。始皇对李斯很好、很信任,一生重用李斯,结果始皇一死,李斯为了自己能长保富贵,立刻听从赵高的建议,背叛了始皇,害死了扶苏。始皇同样相信赵高,让他掌管最重要的玉玺,可是始皇死后,赵高不愿遵诏立扶苏为太子,而是违背始皇旨意,和李斯一起假传圣旨害死扶苏,立更好掌控的胡亥为二世。之后杀胡亥,立子婴,而后秦灭亡。可以说始皇最珍视的帝国,在一生中最信任的三个人联手背叛他之后,短短三年便一败涂地,灰飞烟灭。
二、关于决策,务必坚持实事求是
管理者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难免遇到挫折,挫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面对挫折的态度、决策和选择。决定你决策成功或失败的,有两种:一种是面对现实,直面问题,改变自己,解决问题。另一种是掩耳盗铃,设想别人的评价建议都是不正确、都是偏见、都不怀好意,因为各式各样的目的故意污蔑扭曲自己。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可悲的是,秦始皇在成为始皇帝之后,选择了后者。每到一处,都要刻石碑为自己歌功颂德,对下属反映的“盗匪横行、民不聊生”等情况,视而不见,选择“自欺”。由此,一个越来越骄傲的君主,和一群只知道逢迎欺骗的臣子,以及秦朝的严酷惩罚(不杀叛乱之人,反而将知道实情并上报实情的臣子杀掉),让越来越多的皇帝身边的人不敢说真话,因为只有不说真话才能苟活。当能够帮皇帝统治天下的人统统被杀光之后,试问最后还有人可杀么?还有人能够真正辅助皇帝统治天下吗?
故武力和欺骗能够统天下,但管理天下治理天下就要会用人、看清问题、认识规律,尊重事实,不可逆势而行。
作为始皇帝,他在建立帝国大业的过程中能够忍辱负重、理智客观、礼贤下士,但当他成功之后,情感战胜了理智,变得愈加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愿意听到自己想听的,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不辨忠奸(身边围着一群李斯赵高之类看似忠心耿耿毫无违逆之心的奸臣)。可以说始皇帝的失败败在管理上,也败在他的个人性格上。败不馁,始皇以及他的祖上做到了,但胜不骄,秦人做不到。胜利之后还能时刻保持清醒,保持自我反省,秉持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是多么宝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