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小学部|观和美课堂,睹名师风采——小学语文组参与“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纪实

张迎春
创建于2023-10-28
阅读 33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色斑斓美如画,追光而行学无涯。10月27日,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语文组的14名语文教师参加为期2天的“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活动通过名师讲座和课堂互动交流的形式,为前来参加观摩研讨的教师带来了一场语文盛宴。此次名师教学观摩活动让老师们“培”有所感,“训”有所悟。

观刘恋老师————《两茎灯草》有感

                        张雪静

       刘恋老师执教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文段中严监生这个人物的初步的认识“吝啬”出发,再联系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进行对比,通过两人临终境遇的不同,进而引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对待自己亲人的关切行为,让学生对严监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领悟到“读原著,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物”。

       听了刘恋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对教学环节设计有了全新的思考,备课时不能只关注眼前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书中还有哪些散落的重要细节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其它的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相同或相似的点可以放在一起对比读?当教师的眼界放宽之后,备课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于教材的理解,慢慢走向这样丰富的内容整合时,学生才能享受到整本书阅读的快乐,更能在语文课堂中发展自己的思辨性,避免理解的片面性。

观王崧舟老师《走进晚年的鲁迅先生》有感 

宋蕾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致敬鲁迅先生。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仿佛带领着我们又一次来到万国殡仪馆内,用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位“第二种人”——鲁迅先生。

     《走进晚年鲁迅先生》是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课时巧妙地串联起来,我们在周晔与臧克家的笔下又一次感受到鲁迅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品质。本课的任务群定位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侧重于发展学生实用语言素养,让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培养自我生活意识。

       王老师结合史料,让学生初识晚年鲁迅,初步形成对鲁迅先生就是“第二种人”的认识。在制作“摘录卡”概括文中事件环节,王老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启学习课文之旅,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在品析句子中体会鲁迅先生身上那些崇高的品质:善良、友善、心有大爱……在黑暗中仿佛一道光,照亮周围人的世界,再一次从他人身上感悟到鲁迅先生作为第二种人的形象品质。课堂上一遍遍地诵读《有的人》,追随鲁迅先生,学习鲁迅先生,教育我们都能够成为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人。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语境、意境、文道统一,一堂好课的背后所支撑着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对语文课堂的深深执着,值得我们每一位小语人一生追求。

观魏星老师——《中华智慧人物故事》有感

张爽

      魏星老师执教课例为四年级《中华智慧人物故事》,并做《以任务为单位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魏老师的《中华智慧人物故事》从“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四位人物切入,探究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中华智慧,提出不同情境,培养学生复述故事、评价人物的能力。在魏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以两人对话的形式进一步训练了个人的口语表达,认真思考“何为智慧”的过程也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其中, 情境创设——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大情境"串联起整个单元,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

      深度学习——以"大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通过"大板块"设计,将学习活动贯穿始终,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思维发展——以"大策略"为支撑,通过"大项目"设计,将思维训练与语言实践有机融合,使学生的言语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深刻感受到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教学不仅仅是闭门造车,同时也要借鉴“他山之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通读语文新课标,学以致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悟出适合自我的教学之路。

观朱煜老师——《梅兰芳蓄须》有感

吕冰

       今天听了一节朱煜老师的《梅兰芳蓄须》,我深切觉得这是很落实,很朴实的一节课。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在落实——如何归纳主要内容。这节课朱老师采用了抓“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等关键词来进行梳理。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教,扶、放”的过程,很易学,也非常接地气。课堂中在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的同时通过老师拓展的资料,通过反复朗读读文,学生逐渐理解了梅兰芳的志向,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朴实,但是让我受益匪浅。看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学就应该像这样,扎实、朴实,慢慢教,好好读,细细品。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也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综合素质。

观王文丽老师——口语交际课《自我介绍》有感

王艳楠

       王文丽老师的课是清新的,语言简洁。在这节课中,王老师重点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很出彩的点是整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语言运用情境,除了后面参加展示的环节以外其他内容都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情境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在设定的情境下应该如何做自我介绍。

        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情景交流中的礼貌和得体,对于学生表现欠佳的时候王老师的指导也非常到位,她并没有强人所难,在参加展示这个情境中上台自我介绍的同学没有能很好地回答出相关的问题,王老师耐心地给他指导和鼓励,并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还轻轻的拍拍她的头,搂着他们的肩,非常亲切。

        今日,被王文丽老师狠狠圈了粉,讲座也是令人全程不走神。讲得透彻,真的不愧是大师,喜欢。我告诉自己牢记教育初心,长久地坚持,小步地进步,去努力迈向自己心中的理想彼岸。

观史春妍老师的课例《日月明》

金莹莹

      在教学《日月明》时,史老师注重创设情境,她做了很多的教具和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生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她创设了由沙尘暴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的情境,让学生知道要植树造林,爱护环境。后半节课老师都是在这个情境中去识字,去懂得什么是一条心。

       为调整学生状态,课中老师设计“拍着手跟我一起去种树”的小游戏,让他们动起来,玩一玩,理解跟从,听从等词语,继而利用书上插图训练说话。一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史老师也特别注重写字指导。

         讲座《语文任务群视域下的儿童汉字学习》“双线”并进融通汉字的思维,第一是发现探究汉字构字的逻辑线索,第二是探究汉字的情感线。双线并进识字主要分成感性象形识字、巡线拼搭识字、诵读复现识字、有序归类识字和多元形式识字。

       听了史老师的课例以及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她是一个非常了解儿童的老师,要想让识字教学生动有趣、积极有效,必须先解读儿童,走进儿童用儿童的方式去学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识字教学要有趣,能激发孩子的探究能力,我们还必须及时补充自己的语言文字知识。

观赵志祥老师——《题临安邸》有感

杨兰兰

       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题临安邸》通过对古诗朗读的深度挖掘,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发现古诗的朗读技巧。同时结合历史资料“靖康耻”让学生在诗中领悟作者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结合《在北题壁》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通过赵老师的灵魂4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文蕴含的深意,通过让学生带入情感再次吟诵诗文,将诗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赵老师也注重古诗知识的梳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题临安邸》这首诗,创设情景,问学生如果是你是林升,你敢不敢去南宋朝廷发表你的观点抗金?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这是一首讽喻诗,进而引出了小学阶段多首“讽喻诗”如:《夏日绝句》《寒食》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赵老师执教的这首古诗,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我想这就是大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魅力所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赵老师对古诗文的教学技巧值得我去学习!

观何捷老师《父爱之舟》有感

李璐

        何捷老师的这节《父爱之舟》课例目标意识很强,以课后问题为引导,紧抓单元语文要素,指向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评环节都是为在场景和细节中感悟父爱 这个教学目标服务的。指向目标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

       课前何老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什么是场景和细节,学生经过散落的发言的梳理明白了情感其实藏在场景和细节中,此环节别有用心,为这节课的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何老师的整体教学设计以“舟”为线索,非常巧妙地处理每个场景出现的顺序,在研读场景中来体会父爱,重点聚焦几个学习任务,做到了长文短教,聚焦体会父爱的场景,突破重点,并注意引导学生谈自己特别的感受。好的文本解读源于何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这也是他精彩课堂得以实现的原因。

      何老师全程说话挺严肃,但是台上的学生和台下的老师们全程都在和谐默契地用会心的笑声来回应他,在问题提出后他每一次都是既认真倾听了发言的同学的回答,又在询问引导的间隙面向全体同学适时提出疑问,真正做到了他课前说的“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每一个思考我都很在意”。课后与听课老师沟通时所说“你们一定要关注学生”。他的课上得实实在在,扎扎实实,课堂生成让我们见证了孩子们核心素养的提高过程,给了学生们无穷的启发,也让听课教师们回味无穷。

      在课堂中何老师追求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领会作者吴冠中在晚年梦境中回忆和父亲有关的场景,梦醒后枕边一片湿,引导学生感悟浓浓的父爱为什么多年后还是如此清晰,何老师的语言是那么的文艺:“你在晚年是否会回想起今天?所以我们每天的每一个经历、每处细节都要被珍惜被收藏。”“我觉得朗读有一些不整齐,我们朗读应该一边读一边听,我照顾你你照顾我,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德行。”一句“慢慢走,欣赏啊”让同学们在谈感受中结束。

       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语文教学要适当跳出来,如果只是定位于上一节好课学生的收获是非常有限的,所有的教学设计、课堂上与学生思维的碰撞、引领和启发需要我们日复一日的输入和积淀,厚积薄发,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提升。

观李祖文老师 整本书教学示范课——《安徒生童话》导读课 有感

鲁祎

      一首童话诗、一段童话片段文、两个同类选文奇妙的碰撞,引导孩子们明白童话的特别之处:让事物都跟人一样说话,做人才能做的事情。

      当《阳光的故事》另一片段呈现出来时,孩子们被夸张的情节,现实中的种种“不可思议”所吸引。在李老师寥寥数语的点拨下,孩子们轻松感受到童话的另一特别之处。

李老师用了一个简单易答的问题:这些故事,如果老师不讲,你可以看得懂吗?引导孩子找出童话的第三个特别之处,之所以叫童话,就是用孩童的语言写给你们小孩儿看的故事。

       李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通过观察童话诗、童话内容节选,抓住关键信息,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课创编童话的欲望。课堂真实、有趣、高效,体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听完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师思考文本的角度,所有的技巧都没有真诚的面对孩子,帮助孩子,解决孩子们面对的实际问题让孩子收获的多。

         教育是俯下身来看孩子眼中的世界,用丰富的知识和不停歇的研究,来回答孩子的奇思妙想,带领孩子们走进一个乐学语文的世界里。

观赵昭老师《蝴蝶的家》有感

申春哲

        赵昭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蝴蝶的家》一课。课堂伊始,赵昭老师让学生向自己提出各类问题,以此告诉同学们“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道理。整堂课,读课文、提问、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每个孩子的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阅读、思考、讨论中。赵老师的课无论是适时的留白,还是精准的任务驱动,都让孩子们在默契配合中思维碰撞,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思中学,在学中思。这节课让学生和听课老师知道,答案如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多角度提问。

       赵老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策略教学。策略选材倒逼学习方式迭代;策略分解倒逼学情意识升级,策略习得倒逼学习过程去冗,策略应得倒逼学习成效求真,策略内化倒逼教育视野延伸。

        这两天的学习感受最真切的是名师们对教材的独到把握,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地深入文本。教学必须吃透教材,不能浅尝辄止,很有必要咬文嚼字,细品其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向名师看齐,不断学习,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边走边思、边学边教,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好!

  培训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成长,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老师们格外珍惜假期外出培训的机会,路程虽远,行则将至,在专家的 高屋建瓴的思想理念,落地生根的实践引领 ,实打实的教学方法的指导,让参加研修的所有语文老师收获满满。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一全老师将不断进取,以积极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身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中。

01:28

文字:语文组

图片:罗采芹

视频:刘昊平

编辑:张迎春

编审:王建  顾展

阅读 33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