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学旅行促成长,行走研学亦课堂”———宜阳县城关镇一中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创建于2023-10-28 阅读309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10月28日,宜阳县城关镇一中组织学生进行了研学旅行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而开展古都主题的研学,正是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学习民族精神,深化家国情怀,延续文化血脉的良好载体。

         在学校广场上组织了研学旅行活动开营仪式。授旗仪式上,由学生代表从研学领队手上接过营旗,全场掌声雷动,开营仪式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宜阳县城关镇一中研学活动正式开启!

  学校对此次研学活动非常重视!出发前,学校进行了安全总动员,再次强调了研学活动的重要性及意义,倡导同学们到户外课堂中去探索和感知,并提出了安全出行、文明出游的几点要求和建议,希望同学们在研学活动中提高自我,学有所成。

我们出发了

  本次研学旅行甄选洛阳历史文化的精髓洛阳博物馆,以及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龙门石窟。带领学生了解洛阳的发展历史,品味古代石刻艺术,了解佛教造像知识,并体验“手绘奉先寺”活动。循着历史足迹,探寻华夏根脉,感受历史兴衰,厚植文化自信。

进洛博,问古今兴废之事

  洛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以洛阳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文本,全面展示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

         洛阳博物馆馆藏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四十万件,现在共建成的博物馆102家。博物馆从40万件馆藏可移动文物当中,精选了20件文物进行展出。此次公开课里主要对夏代二里头铜爵、商朝母谷方罍、春秋“王作尊彝”、战国错金银铜鼎、曹魏白玉杯、曹魏血珀骑羊俑、北魏泥塑人面相、唐三彩黑釉马、唐“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石经幢九件文物进行详细讲解。

  走进洛阳博物馆,看文物,听故事,寻历史,探文明。循着历史足迹领略一代帝都风采,将文化自信厚植学生心间。

食育文化

  午餐时间,大家饥肠辘辘,餐前礼仪不能少,“粒粒皆辛苦”要牢记在心,一段宣誓之后大家前往餐厅,那饭菜饭格外香,然而学生们没有狼吞虎咽,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推杯换盏。礼貌、礼让、感恩、奉献……是我们的收获。

入龙门,望千年璀璨文明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洛阳丰厚的历史遗存与秀美的山水风光在这里相映生辉,一尊尊佛像给人一种庄严而典雅,宁静而肃穆之感。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中,孩子们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同时也看到因为人为破坏严重,满目是残断的手臂、消失的头颅、风化的躯体和坍塌的下肢,但这更激发了孩子们爱我祖国,传承中华文明的热情。

  本次出游孩子们收获了知识满载而归,教育,不应当只局限于书本课堂,更应该走进广阔无垠的天地之前,畅游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在现实中学到的知识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的要更丰富和具体,所以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让学生边游边学,且行且思,真正的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阅读 30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