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综合征

用户16551743
创建于2023-10-28
阅读 3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概念: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者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眩晕

•1.饮食方面的调节;患者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高脂肪、含盐量过高、甜食或非常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食物,如冬瓜、萝卜、玉米、小米、荷叶粥、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豆油、茶、鲤鱼、海蜇以及豆类、豆制品等。 

•2.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尽量保证卧室与整个屋子处于安静的环境下,不要出现嘈杂的声音;

•3.不要过度疲劳,情绪应稳定;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不要过于忧虑,不要给自己添加很重的心理压力; 

•4.戒烟少酒,切忌少吃生冷瓜果;

•5.多参加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以此转移注意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比较差的,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从而增强抵抗,避免眩晕的发生。

•6.避免从事高风险的工作:患有眩晕症的病人,在工作的选择上要谨慎。避免从事开车、开重型机器、炼铁、开船以及工程类等职业。

护理措施及依据

•1. 心理支持与生活护理 : 眩晕发作时应陪伴、安慰和鼓励病人,保持环境安静,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如避免强光、强声刺激,协助恶心、呕吐病人漱口,保持个人卫生,同时协助饮水、进食,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于频繁呕吐病人应遵医嘱使用止吐药,指导位置性眩晕病人正确变换体位,做好卧床病人的大小便护理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眩晕发作的特点、持续时间与伴随症状;小脑病变的病人往往眩晕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以持续至1个月以上,如果为小脑的梗死或出血,眩晕及其伴发症状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减轻或稳定,若为小脑的占位病变,则眩晕及其伴发症状会越来越重,甚至可能出现头痛、意识改变以及瞳孔的变化,应严密观察、及时记录与报告医生。

因为眩晕的反复发作以及持续时间长,病人常常出现焦躁不安、睡眠障碍或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回题,而它们又可能反过来导致眩晕或成为眩晕加重的因素,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

3.安全护理:病人出现头晕、身体不适或不稳感等先兆症状时应平卧体息,急性发作期应固定头部,不宜搬动;眩晕发作期间不要独自如厕、沐浴或接触热水瓶、茶杯等,以防跌倒,坠床和烫伤。

4.避免诱因:平时枕头不宜太高(以15度-20度为宜),避免突然变换体位(突然起坐、站立或突然从站立位到卧位);仰头、低头或头部转动时应动

眩晕的分型

眩晕,可能很多人都会将其与头晕混淆,实际上头晕只是一种症状临床上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常见于药物性眩晕、梅尼埃病及前庭神经炎等。中枢性眩晕是脑部疾病引起的眩晕,最常见的有椎基底动脉循环不全症,多为渐进性和持续性的发作,发作时长达数月

临床表现•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受眩晕困扰的患者,有的是昏昏沉沉的晕,有的是天旋地转的晕,有的是头重脚轻的晕,眩晕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冒冷汗等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受眩晕困扰的患者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冒冷汗等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眩晕发病率日益增高,很多人觉得,眩晕仅仅是让人头脑不舒适而已,常常不加重视,眩晕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疾病。

护理措施

1. 急性发作期患者卧床休息。

2.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衰弱者多作解释工作,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观察眩晕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患者的自我感觉以及神志、面色等情況。眩晕发作前,可有耳鸣的先兆症状。

4.遵医嘱给予镇静药,改善微循环药,减轻膜迷路积水,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对症状较重、服用镇静剂的患者,加床栏保护,下床活动时注意搀扶,安全入厕,避免跌倒。

6.对发作频繁、症状重,保守治疗 无效而选择手术的患者,应告知其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7.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保持睡眠充足,戒烟酒,禁用耳毒性药物。对频繁发作者,避免自行驾车、登高

阅读 3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