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幽幽香,专家引领推开窗。10月27日—29日,云棋小学“雷晓艳学带+”核心成员李青,李明珍两位老师赴西安参加了以“融合创新 质量共生”为主题的第25届名师之路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9节示范课,课课有精彩,课课有特色,让我们课课有收获。9场讲座也多角度,多元化的诠释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数学课堂。
吴正宪老师上了一节三年级的《周长》示范课,吴老师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研究对象的特点“周是一条线,面是一大片”;通过围、剥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周是周,长是长,周长是周长”,进而明晰了周长的本质是长度单位的累加;通过研究三角形的周长,适时融入尺规作图,引导学生体会尺规作图的优势,为初中的数学学习奠基。
吴老师在《整体建立核心知识群,培育量感与推理意识》的报告中,从“为什么要建立核心知识群”、“如何培育量感与推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周长、面积、体积教学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指导,老师们对量感与推理意识的培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认识速度》一课轻松有趣,引人入胜。从什么是速度入手,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将问题深化,认识了速度的两种“模样”。俞老师的课很注重学生思维的真正发生,能很大程度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质疑精神,真正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找到答案。
俞老师课后的讲座《认识:从活明白,想明白到学明白》深入浅出,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他呼吁,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思考知识,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浙江嘉兴教育学院研究员朱国荣老师授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朱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一堂耳目一新的口算课。口算横式搬家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将口算与竖式联系起来,自然过渡,化解了学习竖式的难度,孩子明白了口算竖式与横式的联系,明确了算理。
朱国荣老师以“关于乘、除法运算的教学研究”为主题,基于新课标的视角,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深刻且生动的精彩讲座,讲座既有深度又接地气,不仅从理念上对老师们进行高位引领,更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供大家学习与借鉴。
吴玉国老师上了一节小学数学《认识小数》示范课。活动中,吴校长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体会小数;说一说所认识的小数;用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把0.3元的意思表达清楚,让自己明白,别人也能明白;知识迁移拓展,用正方形、长方形等表示小数。点小数点、给小数点后面的数位起名字让课堂达到了高潮,下课了,但孩子们不愿下课不愿离开课堂的情景引得满堂掌声。
吴玉国老师的讲座,从不同角度结合实例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并提供了具体、完整的教学案例,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徐斌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开篇渗透“三会”核心素养,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看广告片,学生想到了“分数”和“平均分”。学生从小视频中了解到,在分东西不够整分,分数就产生了。他侧重从“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从分“一个物体”到“一个计量单位”,再到“多个物体”层层递进,学生在分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了单位“1”,体现了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
朱勤老师从动画片导入课堂,孩子们一下子提起了兴趣,纷纷开始思考分数的由来。这堂课的每一部分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疑问、解决疑问,在朱老师的引导之下,孩子们积极而又扎实的完成了一堂课的学习。
徐斌老师带来的《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思考》的主题报告中,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具体要求”和“实践路径”这三个角度来分享。徐特指出新课标对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设计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改变过去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之后的教研和教学探索提供方向。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重叠问题》一课,以它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引导、平等互动的对话,以“玩”贯穿始终,精彩纷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生动地向我们演绎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徐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将数学思想融于课堂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使听课的教师们感受到: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
简约教学是约而简的教学,重于约,成于简,始于约,行于简。简约教学要做到三约:本本之约、生本之约和师本之约。只有做到教学内容上的约取,教学方法上的博喻,教学流程上的简构,才能带着学生走进知识。与会老师聆听着徐教授的讲座,就像徜徉于秋天果园的孩子,满眼都是硕果,心满意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看得更高更远,我们相信每位参会者都能从这场报告中感受到数学核心素养的蕴养。
曹培英教授在《小学数学中的量感及其培养研究》强调培养小学生的量感不仅是教学重点,更是提升小学生数学量感的一种方法。
刘松老师用他那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干净利落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六年级示范课《怎样积最大》。刘老师设计了拆分12这个数,运用列举和摆正方形的方法直观明了地让学生理解“两数和一定时,两数差越小,积越大”的道理,并且又通过继续列举让学生理解积慢慢变大后又会反转,即积会有最大值。进而提升到更高级的思维水平,“如果是把M拆分成两个数,又怎么解释之前的问题呢?”旨在让有能力的孩子经历拓展探究过程,学会深度思考。
刘松老师作《素养导向 整体构建 ——双新背景下教学坚守与突破》主题讲座。刘松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方案的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实施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整体构建的背景。
顾亚龙老师执教的是《确定位置》一课。顾老师在教学时注重思维和实践培养的同步性,不断让学生听,说,读,练,按照方位词—点—线—面的顺序让学生有关联地学。整节课特别强调学习的灵活性,不局限于用自然数表示位置,关联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过去的知识基础。学生在课堂中提出大量问题,自主梳理,带着兴趣有结构有条理地学,掌握了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大胆求新。
顾老师在课后报告 《用结构的力量改进课堂》中阐释了自己对单元整体结构化的理解,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结构化思考,课堂教学应做到“有结构,有目标,有单元”。
两天半的时间,我们走进大师们风格迥异的数学课堂,犹如春风拂面,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灵动的智慧,幽默的语言,精巧的设计,多彩的课堂,“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美妙”,智慧的数学殿堂原来是如此美丽无限……寻着名师的足迹成长,沿着名师的步伐前进,且学且思,且思且行,一路向前……
撰稿:李青
图片:李明珍
审核:雷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