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从“磨”出,精彩自“磨”来
梁培兵
“和美谐振课堂”课改磨课活动在我校推进已经切实扎根并已经逐步开花结果初见成效,课改适应“四新”下教育新形势,课改适应培养拥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驻校专家崔成志教授全程参与、指导点拨,副校长李明华、教师发展中心何勇主任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观摩,实高政治组成员踊跃参与、积极讨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一、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10月23日,刘继亮老师接到任务后立即确定课题并准备个人备课,并将自己的备课思路与高一“磨课团队”以及组内各位老师商讨交流后,后经学校政治备课组核心成员针对个别关键问题探讨确定后,形成备课初始资料---上课课件以及学生学案。
二、和馨而美
10月25日,在学校专门磨课、上课多媒体教室,刘继亮老师先自行说课,崔教授具体指导,政治学科组“磨课团队”以及相关成员正式第一次集体磨课。崔教授先是肯定了继亮老师事先认真准备,后又针对上课课件逐一推演教学环节,从内容呈现、问题设计、学案设计等等方面提出了中肯意见,老师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针对任务驱动问题设计二有意见分歧,历经多次思维碰撞,初步形成课堂预设。后由刘老师汇总教授和老师们的建议,调整教学思路,对课件、学案进行了修改。
10月26日上午第4节,刘老师对高一、2班进行试讲课,此节课也被安排为济宁市视导课,相关领导及学科组教师进行听课。一切按预设推进,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学生“华为名片”的精心设计展示后,体验和总结“非公有制经济”作用和地位水到渠成;学生探究“如何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大逻辑框架下,从国家主体分环境、对企业以及对个人角度分析,孩子们侃侃而谈、有声有色。进而任务三赞美华为推向课堂高潮,孩子们的优秀表现引来不断的掌声。
三、和善而美
10月26日第7节,讲课人、参与听课人二次磨课。再次针对课件,反复论证预设与生成,老师们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崔教授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办法。最后商定,对任务二一分为二,设计成“探究二: (1)结合材料思考国家如何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2)假如你是民营企业经营者你将如何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凸现国家主线的同时,又紧扣初始情境,为后面为华为赞歌、进而倡议升华学生情感而铺垫。刘老师根据再次集体磨课情况对课堂环节优化,完善三个问题驱动环节,从“探华为”到“究华为”再到“赞华为”,最后倡议“学华为”,直指本课核心素养,升华爱国情怀,甚至引领学生职业规划,最终定稿。
四、和润而美。
10月27日下午第5节刘老师教学展示,班级为:高一、1班。本节课学生参与设境、学生探究、学生展示、学生评价,孩子们声情并茂的展示,引来一阵阵自发的掌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整节课整体顺畅,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课堂,是学生体悟国家政策政治认同的课堂,是激发学生斗志的课堂,激励学生今天奋斗、将来报国。孩子们真情流露,情到浓时人自醉,听课的老师们亦陶醉其中,感染颇深,印象颇深。
展示课结束后,磨课团队以及相关老师马上第三次集体磨课,再次完善细节;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老师们从不同观测点提出了很多的肯定,崔教授也提出了“置身其境”的感触,评价颇高,适合实验高中学生的“和美谐振课堂”渐趋成熟。
以“境”为此岸,引入鲜活时代故事,以“境”指向“议题”(任务驱动);“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议题”设计既注重体现综合性、开放性、思辨性、引领性,又注重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导向与课程内容浑然一体,贯穿与教学始终,设计学生“活动”是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方式,学生在“动”中思考探究,在“行”中政治认同、情感升华,到达立德树人的彼岸。
政治新高考由“学科情境”向“现实情境”转变,强化了“时政视角”与真实情境的契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的方法、规律解决复杂情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策,实现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由做题到做人的关键转变,“和美谐振课堂”在此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磨成型,再磨出彩,三磨成精。路遥超,行则将至。打磨让课堂更具思想性、科学性、有效性,让学生能力有提升、思维有发展、成绩有突破。学生有进步,教师亦有成长
感谢的同时,更多的是感激····…
一梦一征程 且行且乘风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磨课反思
立标人:刘继亮
一梦一征程,且行且乘风,意思是,在梦中留下一个约定,然后坚守着这个约定,伴随着时间一起行走,一起乘风破浪。经过本次磨课,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和美谐振就是一个约定,我们要乘风破浪,一起坚守。
一、和美谐振课重在实用高效
通过这次磨课,我对和美谐振课的最大的感悟就是实,不搞花架子,课件设计简单高效实用,导学案和课件完美结合,在学生和教师实用过程中好操作。我开始设计的课件和导学案,页数过多,环节过多,有些东西停在表面,没有抓住和美谐振课堂的精髓。在崔院长和本组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和美谐振课堂的要求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修改后的课件,突出了问题驱动,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其他环节的设计,把一些多余的环节删减,突出了小组合作的可操作性,使问题之间的逻辑性更加清晰。
周四的试讲课,虽有诸多不足但整体效果还可以,基本符合和美谐振课堂的要求,试讲课后,我们在崔院长的指导下,又一次修改,特别是对在小组合作环节中的细节进行了调整,看似几处微调,但使小组合作更加有效及高效。
在周五的达标课上,使用调整后的课件和导学案,小组合作顺畅,高效,学生的参与度高,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体现的较好。整堂课在学生的合作竞争中顺利展开。通过这几天的磨课,上课,加深了我对和美谐振课的认识,原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上课,修改,再上课,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课堂的实用性在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提高。所以我说和美谐振课重在实用高效。
二、给学生一粒种子,学生还你一片森林
开始时我是对学生小组合作是有担心和顾虑的,怕学生问题的收集、整理、展示等达不到我的要求,或是简单展示,浮在表面。通过这次磨课上课,刷新了我对学生的认知,孩子们不但敢于交流,勇于表达,而且还多样化的表达,有发言稿式的,有诗词式的,有图文并茂的。这些都表明只要我们问题设计科学,课堂语言使用规范到位,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学生是很想参与我们的课堂的,就看我们怎样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鼓励学生。
和美谐振,就是要通过问题的有效驱动,引发激烈冲突,思想的激烈碰撞。在根据情境有效设置问题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面对,深度思考,高效交流,观点交锋,从而达成思维共振,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练出能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提升学生情感。
大胆放手,给学生一粒种子,请你相信,学生一定还你一片森林。
三、把一节课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对待
处处用心,精益求精,方可完美。上课是天大的事,我们需处处用心,精益求精,对于一节课的完美追求不仅仅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和课堂的设计上,还要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在课件上展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反复思考,反复打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问几个还有更好的吗。特别是第一次试讲后对课件的修改,让我感触颇深。崔教授就是狠抓细节,一个字,一个词,一张片的修改。大小、上下、左右、快慢都要反复尝试,一定要找到最完美的,最贴合课堂的。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更是像打磨一件艺术品一样,一刀一笔都要追求美的效果。这是境界,更是责任和情怀。
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时,如何真参与,怎样发现学生的亮点,这次课也提升了自己的认知。在上课时要处处留心、时时用心,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变化,在课堂上灵活变化。在本次磨课上课过程中,崔院长及本组其他老师在这一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也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温度。
和美谐振这个约定已经展开,我们要乘风破浪,一起坚守。路虽远,行者将至,事虽难,做则必达。
“教育”好景君须记 最是“切磋琢磨”时
——和美谐振课堂磨课反思
李文方
开学以来,“磨课”这个新奇又陌生的词频繁跳入我这个新教师的眼帘,时至今日,我参与其中,才真正了解了“磨”这个词的深意。“玉经磨琢多成器”,一节好课必须经过反复打磨、推敲、复盘才能生成。今日参与我们政治组刘继亮老师的磨课,收获颇多,现将其中所思所感总结如下。
一、忠于课标,磨出知识主线
在本次磨课中,灵活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刘继亮老师对于课标、课本的知识点把握非常深入,在教学设计中本着忠于课标的原则,刘老师打破课本上的知识顺序,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按照知识逻辑设计教学。这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来说受益匪浅,做老师必须要吃透教材知识点,悟透课标,才能灵活驾驭课堂。这方面我显然没有做到,有着很大的差距,作为年轻老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备课,常态化落实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真正读懂教材、悟透原理。
二、问题驱动,磨出创新火花
在本次磨课中,刘继亮老师的《非公有制经济》一课,打破教材体系,以华为公司的涅槃成长贯穿整个课堂全过程,既与教材知识点十分契合,又紧跟热点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问题的设置上,刘老师处理的非常巧妙,既定题目和开放性题目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创作的能力,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嵌入整个课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使整个课堂达到高潮。对比我平日的教学设计,我明显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教学设计中我没有想到将一个话题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课堂缺乏连贯性和流畅性,问题的设计也太过生硬,这是我以后要重点注意的。
三、集思广益,磨出精彩课堂
凝而聚力,研而致远。试讲课前,刘老师说课,政治组教师齐聚共讨,驻校专家崔教授指导点拨,开展热烈的第一次磨课活动。试讲课后,驻校专家崔教授全程参与其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引领整个磨课活动;参与听课的老师们对刘老师的展示课也认真仔细地进行了点评,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好点子分享出来供整个磨课团队讨。老师们根据预设观察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努力就有回报,最后展示课获得了很大成功。在这次磨课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讲好一堂课的相关专业知识,更体会到了我们实高政治组的凝聚力,在这个大家庭中成长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本次磨课活动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展示的平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碰撞,教学艺术切磋的有效途径。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提升。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实践与反思,促使自我能力进一步提升!
精心研磨 助力成长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磨课反思
王海燕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磨课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营造了积极进取、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学科团队教研氛围。
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磨课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都出主意,擦出集体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更完美的方案。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大,比如刘老师的课的设计是一例到底,华为的案例贯穿课的始终,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矛盾,课题是国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里面主角是国家,而按照刘老师的思路有些过多强调企业,针对这个矛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环节处理上,在问题设计上,在老师引领上做出调整,最后形成比较完美的方案,磨课后的效果很好,学生的课堂反应也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实验高中集体的力量。
刘老师的大单元教学思路,一例到底的整体思路,激发学生上课热情的课堂调动,都值得我学习,尤其是刘老师的文采,小标题“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一梦一征程 且行且乘风”,对学生的激励“你我皆非凡,少年需努力!”“中华有为,国之荣耀,有担当能作为,民族之脊梁!实高学子,风华正茂,有能力逐梦想,国家之栋梁!”这些不仅激励了学生,也激励了我,我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让自己的实验高中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这次磨课,给了我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我紧张着、忙碌着,几天下来,收获颇丰。它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的心灵,像一股清泉,给我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磨有所获,磨有所得
钟道军
高一政治组参与磨课,崔院长对我们做了细致的指导,从课件的整体设计上要浑然一体,体现新课改理念,体现高考评价要求,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教学;从问题任务驱动教学上,任务设计上要明确体现层级,层层推进,体现内在逻辑性,根据逻辑关系来设计问题;从小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上,既是我们实现教育教学的手段,又是我们达成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崔院长高屋建瓴指导令我们大开眼睛,打开课堂教育的新大门。
刘继亮老师立标课,高标准完成,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很多。刘老师大胆放手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体性,学生参与谈论,学生参与度高,注重了知识的生成,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需求,提升课堂效率。任务教学师生互动密切、紧密,刘老师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挥了点拨作用,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点拨紧密结合,师生角色扮演的很好,教学效果优。刘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上,激情澎湃,慷慨激昂,感染学生,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极大升华,是本课亮点。我要在以后教学上,按照新课改标准要求自己,践行到每一节课上,提升教学效果。
师生同心同频,激荡和美课堂
张烁
10月24日高一政治组迎来了第一次磨课,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手老师,这次的课改共创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磨课的结果呈现也再次肯定了我的想法,观看再多的名师讲堂不如亲历一次磨课的全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理解和美谐振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经历从磨课到试讲再到磨课直至达到让师生都满意的不断反复过程。
一、整课活动的概念
本次讲课课题为“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本课教材知识如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意义等议题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如何缩短这段距离,让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到讨论当中对活动预设来说难度较大,刘老师别出心裁用当下热点话题“华为公司”作为线索贯穿整节课的问题驱动,以一梦一征程,从华为公司的发展看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线使本堂课知识的学习完全架构在了真实情景与真实话题之上,学生身临其境研究探讨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与积极性。
二、问题的设计与驱动
刘老师在本课共设计三个任务驱动,下设共五个小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逻辑关系与难度逐步加深。问题的解决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因此刘老师在每一问题的设置都充分考虑到小组合作可能性,在问题的设问形式足够体现情景性与趣味性,例如为华为制作名片、假如你是民营企业家你将如何做等等。问题驱动的形式以书面呈现与口头表述相结合,为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提高问题探究的质量,刘老师在每一设问呈现的下面同时呈现出合作探究的“要求”,如“个人的优先思考”“形成组内代表答案”“时间倒计时”等要素。
三、小组讨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刘老师的课堂以小组合作研究为核心技术,以问题解决为基本线索,以期达到调整反转教与学关系的目的,先学后教,课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利用手头一切工具收集材料;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交流答案期间刘老师巡视指导,俯身枕桌真正参与到六人团队中进行适当点拨;学后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答案的形式不受束缚,可立于教室中心分享所想,可利用多媒体投映出纸质,或是由学生执电子笔变身“老师”面向同学讲解;每组一名记录员负责给本组积分,积分机制的设置让普通的课堂问答变成小组间的知识竞赛,整堂课的问题探究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见解碰撞,观点交锋达到共振,情感共鸣。
四、激荡心灵,同频共振
要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理性知识的传授,用教师个人的情感感染学生,用情境的构建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搭建平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刘老师课堂的结尾用华为精神点燃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抛出开放问答“我已华为为榜样”为题写一篇文字,此环节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激情饱满,挥毫泼墨,诗篇、文言散篇、倡议稿等等文字形式结合本堂知识所学被学生创作出来,收获满堂喝彩,这也再一次证明学生的潜力无穷,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最后刘老师的两言结语又将全体学子的心紧紧拉在一起“中华有为,国之荣耀,有担当能作为,民族之脊梁!实高学子,风华正茂,有能力逐梦想,国家之栋梁!”
三尺讲台,一方黑板是教师培育花朵的花园,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而作为花朵的学生能否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储存住养分,又是否能在暴风骤雨中经历住敲打,这一切都需要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激荡学生心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与老师同心同频是我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