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真的太卷了。一年级小孩子刚入学没几天,我就发现了不少学生的能力超强。譬如:一些数学课本以及练习题的文字基本都可以做到无障碍阅读,一些学生写字的笔顺以及运笔看起来已经很专业,还有的竟然100以内加减都可以准确口算。虽然说这不太正常,人为拉高了学习起点,不过以这样的方式开启小学学习,老师和学生都会相对比较轻松一点,不会像我们当年真的0起点那么费劲。当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另一批孩子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他们没有上幼小衔接,识字量不大,书写练的也少,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差异。当然,这些差异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逐步训练而补上。现结合个人教学列举几点,做一记录:
一、识字量少。
这个事情可能会引发争议,我查看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当中指出:“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也就是说正规幼儿园是不进行专门识字学习的,孩子识字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家长的引导以及日常中生活中的积累,识字量少也是正常现象。到了一年级因识字量有限,学生在读题时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但我想这只是暂时的,随着一年级识字量增多,这方面带来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小,再加之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老师也会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家长也会有意无意间进行渗透,就会逐渐避免生字词对数学学习带来的干扰。
二、不会听课。
应该说听课与会听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听课指注意力集中、有思考有互动。有一些学生表面上目光是在追随老师,手里也没小动作,但是并没有对所学进行思考。这只是在听课,而不是会听课,听课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会不会听课是一种习惯,需要在日常中逐渐养成。
开学第一周,一方面我讲过的话立即找学生重复,另一方面学生发言后立即找别的学生重复,说不出来的学生,进行引导,甚至批评,希望通过要求,他们能逐步学会倾听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断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小学的学习以集体活动为主,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听课”,而“会听课”的前提就是“会倾听”,倾听又不仅仅是指听到,还要听清、听准、听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做到说清、说准,避免一句话重复说,一个意思来回说。一边读题一边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时会发现有的学生跟不上漏做,说了答案依然做错的情况,往往也是专注力不足导致。可以通过快速问答、词语辨识、反应力小游戏等提高孩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复述、概括来提高倾听的质量。
三、做事拖沓。
做事拖沓主要是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顺序混乱没有条理等,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如一些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只顾玩耍,不能完成如厕、饮水、准备学具等事情;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练习等。譬如:2班一个稍微懂事的学生给我告状,说“那些男生下课疯得太厉害了!”确实,那天一上课我看到很多学生满头大汗,我相继表扬和引导,说明下课应该做的一些事情,玩耍的力度不宜太大,疯累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做事拖沓与时间观念、任务意识有关。从幼儿园到小学从时间安排上是有较大变化的,幼儿园时间比较松散,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各个环节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而小学上课时间和课间时间都有明确规定,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事情,这种变化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时间感知能力和任务意识。大人可以协助学生了解时间概念并逐步学会感知一段时间的长短,如体验1分钟能做哪些事情?10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吃一餐需要多长时间?也可以有意识为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幼儿去计划任务如何完成,需要做哪些准备,记录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等。
四、书写欠缺。
我想这一点与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以及之前的练习较少有关。比较明显的就是有不少学生不会写自己的姓名,一年级数学开始的学习往往需要画圆圈○、三角△、正方形□等图形来表示个数,这些比较精细的动作有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控制手部肌肉将其画好,主要表现如圆圈不圆不封口,大小不均匀不好看等。
我曾仔细观察不会用直尺画直线的学生,一些细节问题都可以通过练习逐步做好。如:不能较准确确定要连线的两个端点,导致所画线段偏离,位置不准;尺子位置放好以后,左手压尺位置不合适,不够居中,导致画线正进行时尺子移动,画线歪斜或有折皱;左手压尺时,食指和中指超出直尺边沿,挡住铅笔不能顺利沿直尺边沿通过;直尺正反面摆放有误,导致直尺与本子或纸张的贴合度不够,容易致使铅笔偏离直尺边沿;个别学生完全不会控制铅笔与直尺,左手压尺,右手铅笔完全不沿着尺子边沿行走,所画线条像随手所画一般,需要多加练习,逐步提高能力。
当然,学习和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心急不得,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逐步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一切都会逐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