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蒙启智,立德立行”——郯城县第五实验小学开蒙礼

创建于2023-10-28
阅读 3061

  开蒙礼既是祖国传统的礼仪习俗、礼仪文化,又是当今对孩子一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篇之笔。2023年10月27日,在这金秋时节。郯城县第五实验小学为2023级新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典礼,让孩子们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感受先人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树立 “ 善 ”、“ 正 ”行为规范,汲取尊师爱学的思想精华。

第一项《正衣冠》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第二项《父母礼》

  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只有懂得感恩父母,其次才是获得知识。通过鞠躬献给现场的父母,以示感恩之心。“父母双亲,赐我骨肉,育我成长,恩深似海。”

第三项《班主任宣誓》

  全体一年级班主任由王宁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宣誓——“我们是郯城县第五实验小学教师,秉承先贤明德,传习儒韵风雅,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崇真、向善、尚美,铸仁爱之魂。敬业、博学、志远,育君子之人。

        通过学生的鞠躬,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引领自己走过长达余年的学习生涯,所以要“亲其师信其道”。

第四项《集体拜孔》

  孔子是我们华夏文化的集大成与传承者,对中国文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所以每一个华夏孩童都应拜孔子,实质上是拜中华文化,这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这寓意学童志与圣贤为伍,让中华文化的精神从幼年就深植于每个孩童的内心。

第五项《击鼓明智》

  在古代的时候,读书人要到学宫去考取功名,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当中的“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得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孩童击打“鸣志鼓”,击打声音越响亮,说明志向越远大、信心越坚定,越有可能成功。这一程序寓意着孩童“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第六项《朱砂开智》

  在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当中的“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用好眼睛和耳朵,专心致志,从此成为为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的聪明学童。聪就是会用耳朵,专心听。明,就是会用眼睛,专心看。

第七项《破笔开蒙 书写人字》

  首先,学习握笔姿势以及书写方法。请徐校长先来进行示范书写,(写字同时校长解说)“人”字,虽然笔画简单,但意义深远,童蒙养正,借此希望学童堂堂正正做人。人字的一撇,寓意人的一生要对智识、技艺、才能的的学习培养,在社会中生存,能够立足,有一席之地。人字的一捺寓意人的一生对于德行、修养、品德格局的修行,此乃立身之本,要想写好一个人字,仅有才学是不够的,更要通过学习。

        现在就请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毛笔写下一个“人”字。学童用小手写下这个稚嫩的人字,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开蒙礼已接近尾声,我们依稀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的都是亲身实践经历的。将会印记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受益终生。希望孩子们在此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今后学会做人,品德高尚;学会做事,积极向上;学会学习,知识丰富;学会创新,勇于实践。我们也衷心的为他们祝福,祝福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奋努力,志存高远。

编辑:杨晨曦

图文:一年级组

审核:少先队

阅读 30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