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颜褪尽日渐寒,送课下乡暖人心。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辐射功能。10月27日由尼勒克县教育教学研究室牵头、聂芳平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乌拉斯台镇九年制中心学校承办,开展了主题为“同课同台展教艺,异构异思显智慧”的同课异构东部片区联片教研活动。
一、同放智慧光芒,构出精彩课堂
深入挖掘教材,钻研文本深度。乌拉斯台镇九年制中心学校的郑云华和乌赞中学杨小英老师同课异构七年级上册课文《猫》。郑云华老师以“悲”字为着眼点,分析了悲惨猫的命运,悲剧人的偏见,悲叹社会的不公。探究造成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根源,引导学生看问题找本质,学会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不能凭主观臆断;尊重每一个动物,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善待每一个弱小的生命。杨小英老师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跟着警官判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启发、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分析三只猫的外形、性情、来源、以及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从而让学生一步步探究并反思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两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节奏掌控恰到好处,语言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各有千秋,给大家带来了美的陶醉。
撷一束光,抚过心间;同课芳华,沉香留念。乌赞中学聂芳平老师和乌拉斯台镇九年制中心学校江额尔老师同课异构讲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聂芳平老师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执教《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以核心任务为驱动,通过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整节教学中既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又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恰到好处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江额尔老师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通过让学生利用数量词梳理文章内容,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情况下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从而带领学生们探究文章主题。两节授课教师巧妙收尾,一举多得,课堂点拨,讲练融合,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思,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课后,在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聂芳平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评课活动,乌拉斯台镇九年制中心学校的听课教师们各抒己见,与授课老师进行了评课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名师引领析课标,专家精讲解顿悟
聂芳平老师的讲座《百围之木,始于勾萌》初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以今天所授《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为范例给老师们深入讲解任务群教学的方法,通过主题、目标、情景、任务、活动、整合、评价和核心素养等角度进行分析。建议今后语文老师设计任务群教学是应该主动优化语文读写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结构;教师要善于学习,并具有独立文本解读与独立思辨能力。此次讲座给听课教师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分析任务群教学的意义与前景方向,为一直处于任务群教学迷茫的老师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三、征程路远志不改,前进方向催奋进
此次聂芳平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暨东部片区连片教研活动,在乌拉斯台镇九年制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巴音达拉同志的总结中圆满收尾。巴书记立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尼勒克县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建议语文教师不忘各自教育的初心,继续勇担传业受道解惑的使命,在教育的这片净土上发光发热。
秋色尽染,秋意渐浓,秋天的风已经吹进了教育的梦里。此次同课异构暨东部联片教研活动不仅践行了新课程理念,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也为“双减”政策下乌拉斯台镇九年制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教学奋斗的新思路。
一份热情,一份执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教学这片沃土上,不断精耕细作,打磨教学,期待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