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位画家的“苍松图”

竹子成林
创建于2023-10-28
阅读 6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松、竹、梅,岁寒三友,是中国文人最为喜爱的作画题材。松,一般和山水相结合,挺拔、常青,浓淡相宜;也有用特写的构图来表现松。

这里展示民国期间4位江南画家所画松树,作画时间在1943-1944年间,均为特写式构图,风格各不同。

中国书画,纯门外汉,这里要说的是他们的故事。

这四位画家分别是吴琴木、汤涤、江采、刘海粟。

一、自学成才的吴琴木

吴琴木,被认为是20世纪画坛一位功力深厚的传统型画家,也是一位被人遗忘的画家。

吴琴木(1894-1953),出生于江苏吴江县震泽镇一个普通家庭,从小酷爱绘画。早先在家乡当教师,20岁时,他的才能被邻乡的一位著名人物——南浔庞元济发现,于是放弃教书,来到相邻的南浔镇庞元济家中,从事管理书画诸事务,一呆就是16年。

富商庞元济酷爱中国书画,斥巨资收购历代名迹,收藏之富,甲于江南。被认为“二十世纪六大收藏家”之首。其书画收藏之多,鉴赏之精,过眼的历代名画不下万幅。

庞元济将他藏画之室命名为“虚斋”,凡是他收藏的书画,都会盖有“虚斋”钤印。

在他家管理过书画的有陆恢(1851-1920)、吴琴木、张大壮(被称花卉画的四大名旦之一,1903-1980)等。

吴琴木在管理、鉴赏书画的同时,开始临摹名作,并学习鉴定。

1944年,50岁的吴琴木第一次在上海办个人画展,当时媒体报道,名画师吴琴木氏,名桐。幼时,于攻读诗书之余,辄喜研习国画。弱冠后,馆于吴兴庞氏。庞虚斋先生(庞元济)爱其笔墨秀发,勗其潜心绘事,将来必大有成就;并出所藏唐宋元明清诸名家之手迹,俾渠朝夕临摹,研讨精微,历二十余载,始出示其所作,见者皆赞叹,便蜚声艺苑。

吴琴木自己则说,余馆于吴兴庞氏,得遍临所藏宋元名画,精神上果十分快慰,但作画时一树一石,无不仔细着笔,穷其奥妙,亦殊艰苦,卒能度过难关,乃如柳暗花明,又见一村。

离开“虚斋”以后,吴琴木以卖画为生,过着流浪画家的生活。1953年,生活困顿、心情焦虑的吴琴木突发脑溢血,卒然病逝于上海,终年59岁。

作此画时吴琴木49岁。这幅画,吴琴木不仅画松,还添加竹、石以陪衬,体现苍松翠竹的含义。

二、汤涤,一个淹没在历史中的名字

另外一位出生清贫,也被遗忘的民国画家是汤涤。

汤涤(1878—1948)字定之,江苏武进人。幼年失怙,生于清贫,随母习学,年未弱冠而书画皆通。

汤涤与金城、吴待秋出生于同一年,同民国大家陈师曾、陈半丁关系深厚;余绍宋、梅兰芳、程砚秋拜其为师,汤定之应是梅兰芳最后一位绘画老师。其长居北京期间,与萧俊贤、萧谦中、陈半丁并美京华,擅画山水及梅竹松柏之属。

1933年,汤定之寓居上海胶州路,有记载说,汤涤居上海,艺术已高度成熟,他仍坚持自己的画风,曲高和寡,售画收入微薄,生活日窘。

本人水平有限,无法将汤涤和吴待秋作品比较,看汤涤究竟如何曲高和寡,不迎合潮流。不过,当时吴待秋位居海上画派“三吴一冯”之首,高山之巅,可以代表、引导潮流。

作此画时汤涤已经65岁,他曾经刻有一方印,“天下几人画古松”,可见对画松格外自信。

汤涤居上海胶州路,晚年感染肺疾,1948年1月因癌症逝于上海。

三、江采,民国时才女画家

第三幅松,树干粗壮挺拔,极具气势,怎么也不会看出是一位女画家所作。

江采(1901-1986),号南苹,浙江杭州人,精通琴棋书画。师从陈半丁和陈师曾,是陈师曾所收第一位女弟子,并得其亲刻“槐堂女弟子”印,获此美誉。

江采擅长工山水、花卉,尤其擅长画梅花和月季。也是民国时期上海“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

古人雅士往往喜自制笺纸,以精致华美的信笺标榜其高雅。

1933年,鲁迅、郑振铎合编出版《北平笺谱》,是一部传统水印木刻笺纸集,其中收录了陈师曾的诗笺、齐白石的人物笺、吴待秋的梅花笺、陈半丁的花卉笺。江采的花卉笺十幅也全数辑入。

1930年,江采参加比利时举行的“莱奇万国博览会”,江采的画作获得银奖。

四、第四幅作者刘海粟不必介绍了,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江苏武进人,中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社会活动家。作此画时,48岁。

吴琴木其他作品(来源网上):

江采花卉笺:

阅读 6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