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踏歌行 共谱教研新篇章
教学篇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拂过心间,唯有教研的风采,沉香流年。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师教育智慧,更新教育教学理念,2023年10月26日,乌市第71小学结合沙区教育局、教研室对本次教科研月活动的相关安排开展了以“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单元跨学科融合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后反思及研讨等环节,共同探索育人新课堂,力求课堂与生活相伴,思维与智慧同行。
第一节课由鱼利明小学语文研修班成员、沙依巴克区第三届小学语文名师工作1室成员、沙依巴克区语文骨干教师、学校“勤·润”名师工作室成员李德金老师执教的《八角楼上》 。整堂课教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看图学文,在学习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的同时,使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启迪学生将之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践行红色文化精神。
第二节课是自治区南疆学前双语教育优秀支教干部、第十五届全国小学英语优秀展评一等奖获得者、沙依巴克区第三届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学校“勤·润”名师工作室成员刘晓老师执教的拓展课《Changes》。教师通过展示对比学生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听读练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复习了前两课时的所学内容,随后,刘老师以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板块---看“过去”、说“现在”、谈“未来”。
第三节课是乌鲁木齐市红山教育领航人优秀青年教师、 沙依巴克区第三届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1室成员、学校“勤·润”名师工作室成员刘娇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设计集体生日联欢会,统计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经历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分析数据,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由此将整堂课推向高潮。
研讨篇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展示结束后,3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进行说课反思。同时,参与活动的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针对李德金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这一课,陈晓旭老师围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合的单元安排方式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梯度。其中,“语文要素”是核心概念,是学生夯实语文基础过程中必备的能力,教师更需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单元教材资源,通过科学梳理等方式,正确处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整个单元课程的教学更具科学性,更富有张力,以促进语文要素得以落实。
潘丽老师结合刘娇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条形统计图》一课,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展示了基于单元整体视角下“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策略思考。无论是对课标的分析理解,还是通过纵向和横向对这部分内容的对比,以及根据学生前测所提出的本课的3个关键问题,还有最后从教—学—评一体化所设计的本节课的练习,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单元整体设计的基本流程,真正体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同时也感受到数学团队的力量。
对于刘晓老师带来的五年级英语Module1第3课时,黄敬老师认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其原则还是立足教材,然后跨单元提炼主题意义。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但单元主题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所以才有了第三课时的呈现,在原有的单元主题上,去拓展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原有的教学主题得到升华。刘老师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并根据教学实际有所侧重,也避免了脱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
同时,教务科苏海云主任也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每一位教师要制定目标,朝着目标敢于实践,才能不断成长。
送学篇
为促进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我校选派两位“勤·润”工作室成员与城乡结对学校达坂城西沟乡小学开展送教活动。两位老师在此次校教科研月活动中进行送教课例展示。
孙铭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孙老师用"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励等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闫双红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本课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以回忆父母为你做的事为引入,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消除学生课前紧张的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做好准备。安排学生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并有逻辑的叙述出来,从所知的日常生活入手,让新课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