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田,唯有教学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秋天,共赴一场教学之约。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际间和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2023年10月27日下午,任城区小学数学区域研讨交流暨送课到校活动在济宁市任城区唐口中心小学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观摩三节优秀的课堂教学;二、由执教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三、区教研员胡万影老师作专业引领。
一、聚焦课堂 展示风采
第一节课是琵琶山中心小学郑帅老师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郑老师以几何直观、运算能力等多种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用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的探究,通过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等多种数学活动将数学思维可视化,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探究过程,以数形结合沟通算理,促进“理”“法”融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培养推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为有力“抓手”,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节课是唐口中心小学闫晴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闫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数整数的经验,通过数计数单位的个数,来唤醒旧知。不论是认识一位,两位还是三位小数,都是紧紧抓住计数单位的累加这一本质让学生来数数,在不断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小数本质的理解,真正将数感的培养落到实处。同时经历由整数计数单位的均分延伸到小数计数单位的均分,感悟了数的概念本质的一致性。她以数轴为载体,以十进制为主线,帮助学生形成了数学的思维品质,课中还向学生介绍了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的十进小数以及华罗庚先生的名言。数学文化的融入,促使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从而落实了核心素养。
第三节课是由明珠小学的徐婧彦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徐老师以品悟周长本质,渗透空间观念,构建数学模型,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这节课的出发点。图形的周长属于新课标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关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部分,对于周长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理解周长的内涵,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量感发展融入学习中。对接新课标,徐老师在课上落实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在探索长方形周长时,把生活问题“求给两个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转化成了数学问题“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帮助学生体会到周长关注的是边线,而不是面。在二维到一维的转换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建立抽象化的数学模型。
二、交流反思 共同提高
课后,三位执教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本堂课的亮点与不足。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不枯竭。教学教研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力量限于条件、环境等因素毕竟有限,团队合作,既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又能推动教研发展。这三节优秀的展示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教研团队的力量。
三、专业引领 逐梦前行
最后区教研员胡老师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这三节课进行精准点评:这三节课均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凸显了数学的本质,同时对三位骨干教师的精彩呈现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胡老师从教学设计谈到教学理念,从教师的专业素养谈到日常教学。精彩的发言给了老师们莫大的鼓舞,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让每一位参会的教师受益匪浅,满载而归。最后,胡老师向大家提出殷切希望,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以及爱心给予孩子有兴趣、有温度的课堂。
教有所得,研有所获。研讨活动虽已结束,但我们为数学教学实践的脚步永不停驻。我们将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交流研讨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
编辑:姜雪苹 李者平
初审:闫茂峰 刘绪厂
终审:胡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