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金秋十月,2023“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于10月27日在西安体育学院大礼堂拉开帷幕。
此次研讨会云集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学能手,以优化策略、多元融合、提升素养、最优发展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示范课、点评课堂教学等模式,解答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活动伊始,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教师发展中心李芳老师,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三年级《读不完的大书》。本课紧扣单元人文主题“我与自然”,关注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的落实。设计紧紧围绕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中有趣、好玩的事物,学习作者生动的描写手法,并能够试着将自己想要写的东西写下来。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通过实践参与,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要素,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发现大自然的有趣,实现课内课外、听说读写的互通互联,使学生不仅收获知识,更形成了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公开课后,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吴琳老师带来一节精彩的示范课——《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导读课。课上学生不仅了解整本书的主体架构,还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运用图像化、统整、关键、批注等阅读策略,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了中国神话传说的魅力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还联系现实引发思考,充满了对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后,吴老师就《神话单元的整体设计》进行了专题讲座。
吴老师先指出神话单元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再分别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归纳总结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提出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阅读策略,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吴琳老师从读前、读中、读后三方面就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展开了详细的讲解,使得老师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设计有了明确的方向。
之后,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与实施。
讲座重点围绕学习任务群展开,从学习任务群的三个要素、特点及优势以及设计、实施的原则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崔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拨云见日,为老师们指引了方向。
四川省骨干教师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小学刘欣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初步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
首先,刘老师在教学中从课程标准里找到单元学习的出发点。本单元文本都是寓言文本,都是用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思维的主题,与单元阅读要素高度的匹配。
其次,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寓言故事里藏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力求通过喜闻乐见的情景、真实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带到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林波带来一节精彩的示范课《示儿》并做了专题讲座。
王林波老师紧扣诗句中的特殊字眼“万”和“悲”,巧妙地借助资料去感悟诗情,带领学生领会陆游“悲之因”,体会陆游“爱国情”,感受陆游“明知”不可能,却又要为之的家国情怀。王老师的课堂朴实中不失精巧,巧妙中藏有智慧,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示范课后,王林波老师作了《探寻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专题讲座。王老师就教好古诗词的两个方法——朗读和想象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从三个方面指出教师教学古诗词的困惑,提出古诗词教学一定要关注语言的运用。整个讲座从理论到实践,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可谓简约不简单。
最后,马颖等几位专家对今天的课程进行了点评。
河南实验小学的牛慧娟老师,带来的是一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黄继光》。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结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以教授阅读方法为主。预设的课时目标为:读课文,能找出描写黄继光动作和敌军活力猛烈的句子,体会其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本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媒体辅助法、读思结合法,引导学生学习。
一曲《枉凝眉》,几多儿女情。一一皆散去,山水难再逢。《红楼春趣》由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带来。盛老师以人物放风筝“趣”的细节描写为抓手,带领学生一起品民俗之趣、人物之趣、风筝之趣。盛老师的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读细节,读影视等方法,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紧接着,盛新凤老师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大阅读 大设计 大语文》。盛老师和她的团队,基于和美课堂,研发开启了雅学课堂的六大范式:整体感知课、细节品读课、趣味表达课、篇本联读课、组文和读课、文影对读课。其中,示范课《红楼春趣》涉及到篇本链读,和文影对读。篇本链读课以"篇"带"本",以"本"顾"篇",点面结合,"窥一豹而见全身",拓宽阅读视界,实现篇本融合。文影对读课则是把文本与电影作品放在一起"互读",借助文本阅读与影视阅读各自的优势,引导学生在文本与影视间不断切换,相互借力,激发阅读兴趣,深化阅读体验,实现双读共赢。盛老师用大量生动的案例,使教师明白,大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化,可以扩大教学内容张力,促进学生学力。
江畔秋叶寒霜点点,孤舟卧听钟声阵阵。下午第一节课,来自西安市的徐行老师带来了五年级的《枫桥夜泊》。徐老师紧紧扣住诗眼“愁”,结合课外资料,带领学生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向,感受诗人张继浓浓的愁绪。整堂课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学生在与诗人、老师、同伴的对话中,思维在碰撞,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心中流淌。
悠悠汉字,薪火相传。古诗是最美妙的文字。传唱千年而不衰的北朝民歌,黄老师带着孩子们,带着在座的我们每一个人沉入文字,采撷经典的那一缕芬芳。《新课标》首次提出字理识字,汉字是表义文字,表义的汉字是有理有据的。根据字理进行识字,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结构的组词特点,使汉字教学真正地显现文化内涵,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黄老师给出了字理解析字词的选择的几点依据:一、构字理论依然清晰的字。二、形意相近易混淆的字。三、本意和引申意有距离的字。黄老师也推荐了非常实用的方略:一、析形索义。二、引繁识简。三、引古识今。四、引图识字。五、规范称谓。六、注意关联。
29日上午,杜鹃老师带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的研讨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并运用读人物、读情节、读内涵的读书方法,通过研讨文本,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对阅读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的示范课《四季之美》将现场的师生带入了四季美丽的景致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领悟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王文丽老师以《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一节常态课中》为主题进行讲座,从引导教师要主动变革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这几方面展开讲解,使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如何在常态课中落地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为后续的课堂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伴着秋风,伴着收获,我们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我,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图文:李倩 李晓清
初审:云霞
终审:韩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