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小学二1班第四次线上读书会—《父母“霸凌”事件的误区》

阅读 227

本期学习主题:父母对霸凌事件的误区。

“校园欺凌”已然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彻底根治校园欺凌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发力,标本兼治。对于家长而言,最关心的是怎么让校园欺凌的“拳头”不砸在自己孩子身上?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父母对霸凌事件的误区。

学习内容
重点分享
共同讨论

误区1:“以暴制暴”教孩子使用武器反击

根据根据欧美校园的霸凌的数据看,超过%85的受害者,致伤、致残的,都是发生在受害者使用武器反击时,武器被施害者夺取后,反过来伤害受害者造成的。

可见使用武器武器成功反击的状况,只占很小的比例。在多数情况下,施害者抢夺和利用武器,加剧对受害者的伤害。

误区2:孩子霸道比被人欺负好

其实,并非霸道的孩子就会远离霸凌。相反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会诱发他人的暴力反噬,非常容易被同学们排挤和遭受冷暴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不利。

所以,发现孩子有暴力表现,父母要立即制止,教导孩子尊重他人,与大家和睦相处,有情有爱的相处,并且教会孩子舒缓焦虑的方法,不用暴力解决问题,如果认为打别人没关系,那么如果遇到“以暴制暴”的情况,后果会不堪设想。

误区3:校园霸凌并不是普遍现象

很多父母和老师,校园霸凌只是少数,不是普遍想象,他们觉得小孩子能有多么残酷呢,无需危言耸听。虽然,我们缺乏校园霸凌的统计数据,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误区4:男孩子不会被女孩子霸凌

据国外霸凌案例显示,在校园内,女孩子实施霸凌多于男孩。甚至女孩领导的霸凌,持久、残酷度均高于男孩的霸凌。

误区5:长大了强壮了,就好了

大人总以为,孩子长大了,强壮了就好了,其实大家高估了受害者的反抗性,以为,“农奴振臂一呼,转眼就能翻身做主人”。可是,弱和强之间的转换哪就是一蹴而就的,站起来的过程很难,要有长期准备,也要知道中间会有反复。

误区6:孩子被霸凌会主动求助

大多数时候,孩子被霸凌,不会主动说出来,因为幼小的孩子对遭遇的不愉快,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公平的,他们对伤害的理解和界定不强,不会诉说,不认为应该求助;而10岁以上的孩子,或者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会由于羞耻感和痛苦,不愿意提及被欺负的经历,从而选择沉默。

阅读 2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