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收获季,教研好时节——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创建于2023-10-27 阅读2035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是画,是流霞,是收获的季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年级语文教研组准时开始了本周的教研活动

一年级《秋天》

  本周一年级语文组由刘金燕老师和雷霄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授课内容为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秋天》。

  刘金燕老师老师以“学习任务:寻找秋天”为主题,围绕“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变调轻声儿化等”目标,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刘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创设了有趣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读出“一”的变调,加深了对字形字音的认识。

  刘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她以饱满的热情去带动孩子,以有趣的识字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兴趣,孩子们乐在其中!

  雷霄老师以趣为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加深个人印象,指导学生正确标注段落序号。李老师充分把握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准备与生活相关的教具,叶子,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识字认字。接着,雷老师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理解字词来源:木字旁和树木有关,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雷老师利用多种朗读方法,他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词,感受秋天的其乐无穷。

  课后,在语文教研活动中,两位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并根据课堂讲授的效果进行了自我剖析。一年级语文组的其他教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点评,各抒己见,老师们分别从教学方法、课堂语言、教师评价师生互动、学生表现、等方面展开了讨论,肯定了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也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每一次教研,都是教师们风采展示的机会,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还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期待未来老师们深入研究、读透教材、读懂学生、凝心聚力、共同成长。

二年级《妈妈睡了》

  走过了春的旖旎,迎来了秋的蓬勃。秋天是这般的缤纷、绚丽,灿烂、热烈,温暖。

       在这个温暖的秋日,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二年级语文级部李科和曹阳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充满爱与温柔的公开课《妈妈睡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李老师开始了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你眼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观察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有位作者观察了妈妈睡觉的样子,还写了一篇文章,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识字 高效有序

阅读 指导到位 朗读有情

思考 认真有度

讨论 热烈积极

孩子们课堂参与度高,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

静待花开,芳香自来

李老师用耐心浇灌课堂

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着

在文字传递的情感中感受着

一个美丽,温柔,劳累的妈妈在孩子们的朗读声中逐渐清晰

曹阳老师的课堂热烈、高效

紧扣文本,目标明确

  课堂上,曹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而且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悟,很容易找到了睡梦中妈妈的特点——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课中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们都在用心感受这节课,小心翼翼地聆听。生怕吵醒睡梦中的妈妈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深深的体会到妈妈的辛苦,知道平时妈妈非常累。妈妈不是超人,却胜似超人。

  公开课结束之后,二年级语文组老师进行了评课,对两位的课进行了点评,大家不仅学习两位老师语文课设计理念与教学风范,还学习到如何组织课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管理经验。各位老师通过听评课虚心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三年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为了探索策略单元的教学方法,落实语文要素,三年级吴江雨老师和李迎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吴江雨老师执教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整节课围绕着“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水平,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作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图文结合,边读边预测情节的发展,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其间,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李迎新老师先解析本单元单元页的知识,以要学习的推测这一学习要求来开始本堂课的开展。接着出示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让同学们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并请同学们猜一猜:屋子为什么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是人类一直不断的去修理?带着无限的遐想与神秘一同走进本篇课文。本节课李老师让学生将“听”“读”“讲”“想”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听听、读读、品品、猜猜中想象故事的情节,体会老屋的善良与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懂得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童话的特点,初步掌握预测故事情节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不研则浅”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展开了教研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心灵的相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有关要素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提升语文素养。学无止境,研亦无境!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潜心教学研究,践行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素养,深耕课堂,砥砺前行!

四年级《出塞》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张媚雪和刘姗姗两位老师通过充分的朗读,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张媚雪老师的课堂,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结合上下句判断字的读音,学生记忆深刻。在理解诗句部分,张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理解,再以问题为导向,以图片、视频为支架,循循善诱,比如:通过疆域图,历史数据,让学生思考:那时的战乱你有什么感受?人们生活艰难你又有什么感受?等问题来感受古诗所传递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与本单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单元主题相契合。

  刘姗姗老师打破了我们以往学习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懂意思”的三段论式的教学,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学诗要从“景、人、事、情”去思考,不仅要看到诗中描写的内容,还要想到诗的写作背景和传递的情感。给出学生三个支架——战争、战事、战时,让学生了解,战争伤亡惨重,战事胶着,战时无限拖延,感悟忧国忧民的情感。

  课后,两位老师和大家共同分享了她们的教学设计思路,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其他教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点评,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促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五年级《示儿》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秋天,五年级语文教师如约而聚,一场教研的盛会在“诗”情画“语”中悄然进行……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与盼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倪烨老师执教的《示儿》一课,教学时,倪老师本着以“陆游的爱国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前让学生搜集了相关背景材料,以便于帮助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更好的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整首诗,倪老师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读出诗中的“味儿”。还以这一个“悲”一个“盼”,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课堂上,张仁霞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结构层次清晰,教学课件精心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古诗的教学要领: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古诗教学,“读”字贯穿始终。要做到读中有悟,悟中有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丰富自身的情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张老师精妙的点拨与引导之下,在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一步步走向了文本的深层,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完全融入了文本之中。

      评课活动在韩老师的主持下进行,首先是上课老师说教后反思,接着是老师们热烈议课评课,现场气氛轻松活跃,老师们发言积极,学有所获。

  优点:两位老师有深挖教材的能力,有较强的解读教材能力。备课充分,钻研教材深入,能够抓住古诗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教学思路清晰,有饱满的激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不足之处:要懂得取舍,放手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秋之美

在于收获与希望

教之美

在于钻研与提质

前路漫漫亦灿灿

笃行步步亦驱驱

语文教学研讨之路漫漫

道阻且长

积硅步至千里

愿教研的灯火光芒万丈

指引我们步履不停

照拂我们一路前行

一路生花

阅读 20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